第9部分(第2/4 頁)
00股已經為我賺了12萬元多,現在買的基本都是賺的,中國石油這支股票我的成本價攤平了不過幾毛錢。
楊百萬總結道,把最後的利潤留給別人,同時把風險也留給別人。你就看凡是低迷的時候沒人的,人擠得水洩不通就要出事了。因為貪婪的人進來了,像房子一樣買得發瘋排隊的,要下跌不遠了。
他說,《孫子兵法》中有一句話,“善勝者不陣,善陣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終勝”,意思是善於打勝仗的人不會與敵人排兵佈陣,善於排兵佈陣的人不會與敵人面對面地“陣地戰”,善於與敵人面對面抽死籤的人不會打敗,善於打敗仗的人一定能取得最終的勝利。這裡的善敗就是吃了小虧後撤退,而不是無賴式地糾纏。
善敗這話要是用在投資上就應該理解為:善於賺錢的人不持股長期對陣,善於長期投資的人不會頻繁地在市場中殺進殺出,善於殺進殺出的人應該保持不敗的戰績,而善於吃小虧的人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特別是對新入市場的投資者而言,首先要學會吃小虧,這樣能少交很多學費。
但如果這次下跌,不能從中學到點兒什麼,那錢就白賠了。如果還是不設嚴格的止損,如果還是一門心思與下跌的市場較勁兒,那終有一天要一敗塗地的。先求吃小虧,再佔大便宜,先學會輸,再學會贏。
留給兒子一套本領
現在的楊百萬,除了靠炒股賺錢之外,還開了個軟體公司,兒子就是軟體公司的事長兼總經理,他是顧問。他說,“我認為給他存多少錢不是重要的,我傳一個公司給他,讓他把這個公司發揚光大,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古人云:遺金遺銀不如遺書教子,現在沒有什麼書好遺,遺個實業,如果你有本領,不給你錢你也能掙到錢”。
近年來楊百萬設立了一個證券工作室,就在上海北邊的一個住宅小區內。“成立這樣的一家公司,主要是因為我對股票這一行十分熟悉。我也想利用一下自己這方面的優勢。實際上,這也是根據自己的特長,轉向做實業。”然而楊百萬更多的是希望兒子來完成這項“轉型”工程。
楊百萬說:“我將多年積累的許多特有指標編入軟體中,反映我的一些看股、選股、炒股的思想,既是幫助散戶也是對社會的反哺。現在這個軟體已經註冊,正在銷售。我的兒子負責軟體的編寫,指標的輸入。這也算是子承父業。”
如今股市已經成為楊百萬生命的一部分。他說:“現在將近60歲,工作40年,之前20年是在國企混過去的,後來20年我把滿腔的熱情投進了股市,精神上完全不一樣。一開始買賣國債養家餬口,那個時候是擇業,但現在已經昇華為了事業,不賺錢我也喜歡。就像現在我給股民講課有時候是不收錢的,就是愛好。講得大一點,這是我的事業,我要為這個事業奮鬥。講得小一點,老了以後,我把炒股、帶學生、給人家講課當成鍛鍊腦力的活動,預防老年痴呆症。”
關於未來,楊百萬基本設想好了。“我現在只投很少一部分錢在股市,因為我已經59歲了。我不會為了後面花不到的錢再去積累太多財富。”
“我是普通老百姓,如果可以,我想把骨灰撒到我喜歡的證券市場,撒到我給股民講過課的城市,撒到我奮鬥了半生的證券行業,也希望我這個‘財神’能給股民帶來保佑。”楊百萬如是說,呵呵笑著。
對話楊百萬:我的“發家史”(1)
100萬拿到手生繭
問:股民都尊稱您為楊百萬,這個名稱是怎麼來的呢?
楊百萬:說來話長,上海證券交易所還沒開的時候,我進行國債買賣,賺了100萬,當時的市長*作了個批示稱我為楊百萬。當時美國的《華爾街日報》、《新聞週刊》、《時代》週刊很關注我們的金融改革,看到我這個事例後就登載了我的新聞,所以外國人也稱我為楊百萬,正好順應了*的批示。
問:您是在股票市場起家的嗎?又是怎樣被股民熟悉的呢?
楊百萬:我並不是在股票市場起家,而是在國債市場起家,當時賺了100萬。我在1988年就很有名,新華社對海外推出改革開放20年代表人物,我就是其中之一。近年來散戶認同我,就是因為“530”。那時大家都熱火朝天的時候,我在“中央會客廳”預測股市要大跌,我要拋股票了,而且已經拋完了。等到真正股市大跌之後,新股民才想起了還有個老股民楊百萬。這樣我又從考古堆裡爬出來了。
問:您是什麼時候進入股市的?
楊百萬:1988年3月2日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