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頁)
“新中國成立後,我**隊一直沒有裝備專用的狙擊武器,雖然也曾設計過一些狙擊槍,但並不成功。後來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繳獲了越軍使用的SVD,於是就利用這種戰利品進行仿製設計,在1979年定型出1979年式7。62毫米狙擊步槍,於1981年試產並裝備部隊,主要用作邊防哨所和步兵狙擊手使用的單兵武器,殺傷中、遠距離上的單個重要目標。一般稱為79式狙擊步槍。由於當時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不承認智慧財產權(中國是當時唯一有專利法的社會主義國家),因此對於這樣的直接仿製蘇聯也沒有追究。後來該槍在1985年正式生產定型,並重新命名為85式狙擊步槍。設計定型的79式和生產定型的85式之間的區別並不明確,79式的瞄準鏡用小燈泡照亮分劃板,而85式則改為二極體,但沒有得到準確的核實。總之79式狙擊步槍或85式狙擊步槍其實是同一種武器的兩種稱呼,但在國外提起中國仿製的SVD,大多數只稱之為79式。
由於79/85式狙擊步槍是仿製SVD的,因此在原理結構及戰術效能等各方面都與SVD基本相同。導氣式自動方式,槍機迴轉式閉鎖,10發彈匣供彈,4倍光學瞄準鏡。由於考慮到生產成本問題,79式狙擊步槍並沒有開發專用的高精度狙擊彈,而是通用53式7。62毫米機槍彈,因此在精度表現方面與SVD略有差距。
與SVD一樣,79/85式狙擊步槍也有可卸式的多功能刺刀,既可用於白刃戰,也可用作為剪下鐵絲和鋸鋼條,及作為士兵野外生存的輔助工具。79/85式狙擊步槍的光學瞄準鏡與PSO…1一樣,有一個小燈泡在低能見度下照亮分劃板,夜間也可以發現主動式紅外瞄具的紅外光線,光斑為淡綠色,但自身並無夜視像增強器,因此並不算是完全的夜視瞄準鏡。
瞄準鏡的設計/生產質量是79式一個致使的缺點,主要原因是瞄準鏡的燕尾槽和步槍上的突筍結合時,間隙較大,瞄準鏡上的齒形螺母不能將緊定扳手調整到合適的程度,所以槍、鏡不能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結果在實彈射擊時,由於武器的後座和震動,使瞄準鏡經常出現鬆動的現象,影響射擊精度。”
聽到鳥人的介紹,兵們覺得這和書人照本宣科也差不了多少,於是一副不以為然的表情出來了。鳥人看了看也沒有說什麼。
“3號,你說說79/85狙擊步槍的引數吧。”
3號很高興的站了起來。
“3號報告79/85狙擊步槍的主要技術引數:口徑:7。62毫米,初速:830米/秒,全槍重:4。4公斤,全槍長:1220毫米(不帶刺刀),有效射程:800米,供彈具容量:10發,壽命:6000發,放大倍率:4倍,出瞳距離:70毫米。”
3號說完很高興的看著鳥人,看看鳥人能不能給他一點表示。
“還有呢?”鳥人問。
“沒有了。”3號有點疑惑地說。
“該槍是在79式狙擊步槍基礎上發展而來的。1985年定型裝備。是邊防哨所和步兵狙擊手使用的單兵武器,主要用於殺傷1000米內的單個有生目標。從外形上看,兩者好似雙胞胎。85式狙擊步槍的結構同79式,瞄準具、彈藥、刺刀等也與79式相同,但85式狙擊步槍的精度要優於79式和前蘇聯的德拉戈諾夫狙擊步槍。(在600米的距離上對人胸目標的殺傷機率高達80%以上,在步兵作戰通常小於400米,絕大多數在200米以內的距離上對人胸目標的殺傷機率可達95%以上。)使用53式普通鋼心彈,在100米距離上可射穿6毫米厚的鋼板;15厘米厚的磚牆;45厘米厚的土層;50厘米厚的木板。槍上的可卸式刺刀兼有剪刀、鋸條、匕首及野外生活的輔助工具等多種功能。與一般步槍相比,該槍槍管增長100毫米,初速增大100米/秒,從而保證了外彈道效能及彈丸飛行的穩定性。配有光學瞄準鏡,可在夜間觀察、搜尋、瞄準和射擊。”
鳥人說完,然後補充了一下:“在狙擊手裡沒有哪裡是可以讓人躲起來的,如果你們遇到狙擊手,做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找到他,消滅他。要不然,不僅你的,連你的戰友的生命都無法得到保障。把你們手中的槍當作自已身體一部分去愛,瞭解它,愛它。”
鳥人說那一句:把你們手中的槍當作自已身體一部分去愛,瞭解它,愛它時,我看到他的睛神裡有一種暖昧,一種對槍的暖昧,只有這樣對槍的人,才會好好發揮一支槍的作用。
接下來就介紹97和03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