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帶傳授待人處事的一些道理。畢竟這些弟子也不都是留在仙門,有時候他們也會受俗世委派,出去做做法事、主持祭祀之類的活動,到時候一個個大字不識可都是鬧笑話了。
況且在資質之前,心性最為重要。如果收了幾個自私自利一味殘害同門的弟子,那麼在外門察覺之後可以立刻剔除,不讓這些人進入內門壞了規矩。
太虛道宗既然號稱道門正宗,當然和魔門的那些修士不同。弒師殺徒,殘害同門是斷然不被容許的大罪。
師者,傳道解惑之人。在仙門而言,這傳授長生妙法的師尊無疑是再造之恩,可堪比生身父母,故而斷不會讓這種人倫慘劇在師門中發生。
大道門前多枯骨,所以大道之爭頗為慘烈。但如果以大道之爭的名義殺父弒母,絕滅師門,那麼這種弟子太虛道宗還要不起。任你天賦再高,師門將你培養出來然後讓你將師門屠滅乾淨?不管是哪個宗派,收到了這種弟子便是倒了八輩子血黴了。
一千年前的太上道宗遭遇就在眼前,要不是出了一位修行無情之道的修士欲要滅絕七情六慾斬斷因果而證己道,整個太上道宗也不會慘遭滅門的下場,其他諸多道門宗派跟著損失慘重,甚至魔門之中也多出來一個天絕宗。
故而太虛道宗從小就要在外門樹立這些弟子的正確觀念,尊師重道,團結友愛等等……
第二章金泉問道
李文看姜元辰跟那些講師一般開始長篇大論,黑眼珠滴溜溜一轉,便岔開話題道:“師兄這是去金泉亭拜見司空長老?師弟也跟你一道吧。”
那司空長老作為外門主事之人,雖然樂意提點一下外門的後進弟子給太虛道宗增添新人,但外門弟子僅僅十年一批便要數百人,如果將如今的三波外門弟子加起來也有上千人,司空長老如何忙的過來?人家是來外門金泉處療傷休養的。雖然是外門名義上的掌權人,但到底不是專門為外門弟子解惑傳道而來。所以這位長老在臨近山頂處開了一處金泉亭,每日在靈霞巖採氣結束之後出一道題目,凡解開此題之人才能上前求教。
不過這位長老出的題目一個比一個刁鑽,有生火燒水,有書法作畫,有畫符鬥劍,有尋找信物,也有猜謎解字。運氣、技能、眼力、智慧等等都是考核方面,每一日的題目各不相同,根本沒有弟子能夠接連三天答對題目。
也幸好外門的那些講師們,除了平日裡教授為人處世的道理外,還有書法字畫,琴技射箭,行醫做藥等等雜藝。不求你全部精通,只要在凡間行走的時候會用即可。
畢竟外門這些弟子,雖然優秀弟子會進入內門修行長生之法,但仍然有一批弟子會被送下山進入各地太虛道觀作為道士來為太虛道宗收斂香火氣運,傳播道宗威名。
道士,別看這個職業有著種種清規戒律,但是太虛道宗出來的合格道士,會將那種種文藝技能點全。有時候要遊走王公貴族之間,不會一些文藝技能丟的可是太虛道宗的面子。可以說,每一位太虛道宗出來的道士都是那種高知識分子,山、醫、命、相、卜不能說全部精通,但一定要有所知之,琴棋書畫說不得樣樣精通但一定要會鑑賞。如此才能讓道士這一職業橫架在周圍諸國各個行業之上。甚至太虛道宗周圍臨近諸國除了太虛道宗這一國教之外沒有任何一家道門存在。諸國之中僅僅存在太虛觀這一種道觀,也讓太虛道宗的影響力牢牢輻射整個靈州。
那太虛道宗能夠掌控一國之廢立,操控一域之山神河伯行雲布雨,這才是神洲最強九仙門之一的威能。即便那些外放下來的道士都是修仙道上的失敗者,亦不會讓他們憑藉道宗之名作威作福,而是讓他們為了道宗的強大而傳播信仰,甚至在外的那些積累或許也有極小几率築基成功呢。
姜元辰和李文來到金泉亭後,已經有了十幾個同門在亭外桌案上作答今天的題目。而亭中,那一位鶴髮童顏的白髯老者閉目養神,靜等面前的那一壺茶水煮開。
“居然是作畫?”李文看到今天的題目後,嘆了口氣:“小弟先行恭喜師兄了,這題目小弟還是直接放棄吧。”
雖然金泉外門對那些琴棋書畫等等雜藝都有涉獵傳授,但這些只需粗粗涉獵即可,想要精研專修便全憑個人興趣了。
“道無處不在,無所不包”這是司空長老經常說的話之一,所以他也利用這些每日難題鼓勵所有門人選一兩門技能精研。琴棋書畫種種技藝到了最後也能“入道”對參悟天道大有幫助,在漫漫長生路上選擇一門休閒技藝寄託情操也無不可。
因為不是畫符舞劍那種強制性的技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