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部分(第3/4 頁)
血,他們知道,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是所剩無幾了。
終於,大和國王成平第一個站了起來,在重重地嘆息聲中,他簽下了自己名字。
畢竟在生存和滅絕之間,成平大王最終還是選擇了活下去的道路,儘管遷居蝦夷島生存地會比較艱難,但好死不如賴活著,只要活著,總還是能看到希望的。
成平大王簽字之後,那些本來還在猶豫和掙扎之中的倭王們也相繼在條約上籤了字。
當夕陽斂去最後的一抹餘暉時,陳壽又出現在了甲板上,那份條約的上面,已經是密密麻麻地籤滿了倭國諸王的名字,無一缺漏。
“諸位,蝦夷島歡迎你們!”陳壽的臉上,露出了一抹的微笑。
┄┄┄┄┄┄┄┄┄┄┄┄┄┄┄┄┄┄┄┄┄┄┄┄┄┄┄┄┄┄┄
大遷徙在諸國王返回各自的國度之後,很快地便開始了。
根據漢軍的要求,遷徙必須在半年之內完成,超過期限之後,任何還滯溜在本州島、筑紫島和伊予島上的倭人將會被視為叛逆,全部處死。
為了協助這一次的大遷徙,漢軍的船隻將會在馬關海峽和瀨戶內海往來運關倭人,將筑紫島和伊予島的倭人統一的集中到本州島上來,並向北遷移,再透過津輕海峽,將他們從本州島運往蝦夷島。
同時,漢軍各部的軍了人也將全程地監督此次的遷徙行動,對於一切拒絕奉命,試圖反抗的倭人,進行毫不留情地處置。
簽字的是各國的國主,但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倭人都會聽從國主的號令,從接獲到大遷徙的命令之後,各地反抗鬥爭就層出不窮,他們有的襲擊漢軍的營地,有的逃往深山老林,似乎想要逃避大遷徙。
但倭人的反抗立刻遭到了漢軍的血腥鎮壓,對待一些頑冥不靈的死硬他分子,漢軍絕不會有任何的仁慈,統統用鐵血的手段徹底鎮壓之。
倭人見識過漢軍的強硬和冷血之後,終於認為這次漢軍是要動真格的了,為了活命,在惶恐之中,他們背井離鄉,踏上了前途茫茫的道路。
本州島、筑紫島和伊予島上涉及到的需要遷徙的國家和部落多達七八十個,所涉及的人口達到五十萬以上,如此龐大的遷徙在倭國史上,也是從來沒有過的事,倭人哀號著,哭泣著,被迫地無奈地離開了故土,踏上了一條無止境的路。
筑紫島和伊予島上的居民,開始陸續地向本州島進行移徙,漢軍的那些船隻,不停地往穿梭於兩岸三島之間,將所有的普通百姓,運送往本州島。
對於普通的民眾,漢軍表現的還是相當地剋制的,只要不是公然地展開叛亂行徑,普通的發洩和牢騷,漢軍將士還是可以承受的,只有真正的暴力反對遷徙的,才會遭到鎮壓。
遷移到本州島之後,許多倭人加快了速度,開始長途跋涉,向津輕海峽率先地奔去。因為漢軍公佈,前幾批優先到達的津輕海峽的,可以享受最先挑選蝦夷島領土的權利,這讓許多倭人是趨之若鶩。
第1345章 遷都之議
濡須口和柴桑的失守,等同於剝去了建業的最後一道防線,漢軍接下來的進攻,就堪稱是一馬平川、一帆風順了,吳軍已經喪失了任何防守的要塞,在漢軍抵達建業之前,他們已經形不成任何的抵抗力量了。
以東吳朝廷的尿性,這個時候他們該是搖尾乞憐的時候了,當然對於劉胤而言,能兵不血刃的地拿下建業,自然是最好的選擇,如果吳主孫死戰不降,勢必又將是戰火不息,生靈塗炭。
當然打劉胤是不怕的,以漢軍的戰力,分分鐘可以碾壓吳國的殘餘勢力,但劉胤卻有一個更為地擔心之處,那就是孫自知不敵,遷都以避難。
雖然漢軍已攻佔了吳國四州之中的三個,但剩下的揚州地域依然廣闊,整個東南一隅還尚在吳國手中,孫如果效仿當年蜀漢遷都之事,逃往會稽郡或者是建安郡,那才是真正讓劉胤頭疼的事。
會稽郡建安郡和蜀地的南中近似,這個時代屬於蠻荒之地,吳國雖然在那兒設有郡縣,但那些地方,卻是山越人的地盤,崇山峻嶺,地勢險要。
比起江東富庶之地來,會稽建安的條件肯定是要艱苦的多,但其地域遼闊,地形複雜,如果東吳朝廷逃遁於此的話,劉胤就算最終可以將其覆滅,所耗費的時間也是極長的,人力物力也是極大的,這個結果,顯然是劉胤最不希望看到的。
劉胤思慮良久,令人將被俘的陸機陸雲帶上來。
陸機陸雲以為他們必死,對視而嘆,那知見到了劉胤之後,劉胤親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