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第2/4 頁)
雄厚,雖然羊祜杜預做了充分的準備,但面對堅城,還是短時間內無法攻克,只得轉入了圍困戰,將西陵團團包圍,企圖將陸凱困死在西陵城內。
為了防止吳國再向西陵增派援兵,司馬昭另派十萬大軍,對武昌和建業方向發起進攻,將戰火綿延到整個的長江防線。
魏吳兩國的戰線從益州綿延到了揚州,三州之地,數十個郡國捲入了戰火之中,在近五千裡的戰線之上,全面交鋒,拉開了魏吳兩國決戰序幕。
劉胤看罷報告,微微地一笑,果然是不出所意料,司馬昭有著一統天下的野心,又豈能放棄此次吳國空虛的機會?看來魏吳兩國的互撕遠不止侷限於益州境內,整個長江防線都將成為雙方的戰場,魏吳兩國投入的兵力之多,波及的區域之廣,就算是被稱為奠定三國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也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而魏吳兩國的全面開戰,給南遷偏安到南中的蜀漢朝廷似乎帶來了一線的機遇。或許在魏吳的眼中,蜀漢王朝的殘存力量就如同是一條鹹魚,但只要捉住機會,鹹魚也未必不能翻身!
“杜左丞,關隴方面可有情報報來嗎?”劉胤叫住了正欲退下的杜弼。
杜弼搖搖頭,道:“關隴遠在三千里之外,又有漢中諸道、陽安劍閣隔阻,情報傳遞極為困難,恐怕短時間內難以傳回,如果劉大人真需要關隴方面的情報,卑職可專門差人去聯絡一下關隴司。”杜弼略微顯得有些詫異,畢竟關隴相隔著漢中蜀地,那邊的情報並非是急需,現在中尉府傳遞過來的情報,大多是關於蜀地軍情變化的情報以及洛陽武昌方面魏吳兩國高層的資訊,關隴太過遙遠,就算拿到確切的情報也沒有多大的意義。
劉胤知道此事急不來,遠在三四千裡之外的關隴,真要傳遞訊息過來,也絕非是一朝一夕的事,現在的通訊手段,還是太落後了,就連信鴿也沒有,貌似利用信鴿傳信,還是唐代以後才有的事吧。
“那就有勞杜左丞了。”
杜弼拱手稱諾,退了一下。
屋內安靜了下來,劉胤將所有報告重新地細閱了一遍,凡是重要的地方,他都拿紅筆圈了起來,各方提交的情報雖然詳實,但也不乏疏漏重複之處,這就需要閱者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許多的時候,真相往往隱藏在表相之下,需要細細地甄別。
不多時,杜弼去而復返,手中多了一卷紙,……(未完待續。)
第366章 司馬望
當司馬望踏上前往隴右的道路,心情著實不能平靜,幾十年來,魏蜀雙方一直在關隴一帶保持著均勢,從諸葛亮到姜維,雖是鍥而不捨,但在一代又一代的雍涼都督鐵桶般的防守面前,卻是勞而無功,雙方的疆界一直維持在秦嶺的一線,互有攻防,卻始終也未能有誰突破這一點,
但這種平衡魏景元四年被打破了,鍾會率十八萬大軍三路入蜀,氣吞萬里如虎,整個魏國上下一派歡欣鼓舞,認為蜀國必將滅亡,大魏一統天下之勢,無人可擋。
可世事的演變卻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由於吳國的入局,本來局勢明朗的益州變得混亂不堪,現在的益州,幾乎變成了一個大泥潭,一旦陷入進去,很難再抽身而退,鍾會的十五萬大軍陷入其中,吳國也為之投入了半數的兵力,雙方在益州的爭奪可謂是不遺餘力。
而偏安於南中的蜀國,似乎被人給遺忘了,在世人的眼中,南中那窮極荒蠻之地,蜀國朝廷流亡於此,恐怕也難有什麼作為了,在三國相爭的格局中,蜀國已經是被邊緣化了。
但就在世人皆以為蜀國已經是無足輕重之事,卻傳來了隴右五郡失守的訊息,這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一般,讓所有的魏人都發懵了,就連司馬望也不例外。
司馬望是司馬孚之子,司馬懿的侄子,早年曾過繼兄長司馬朗。司馬家族在東漢之時便是河內望族,累仕公卿,自司馬懿之後。司馬家族已成為曹魏事實上的統治者。權傾朝野。做為司馬家族中核心一員的司馬望,自然理所應當地受到了重用。
當然,司馬望的能力和才華也是相當地出眾,否則他斷不可能在司馬子嗣如雲的情況下,受到重用和提撥。司馬望在擔任徵西將軍、雍涼都督的八年之中,威化明肅,治軍嚴整,多次成功地抵禦了姜維的進攻。聲震關隴。
後來憑藉著在關隴的功績,司馬遷任衛將軍、中領軍,掌管禁軍,去年又升任為驃騎將軍,是目前大魏朝中品秩最高的將軍,司馬家族中統治核心的成員之一。
也難怪司馬昭在聽聞隴西事變之後,第一個想到的人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