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部分(第3/4 頁)
隨後劉胤調整了軍隊,已經換上了冬裝的無當飛軍、陽安軍和騎六軍組成了北進的一個臨時軍團,剩餘的軍隊則在冀州原地休整。
畢竟用蠶絲和皮毛製做的冬裝代價相當地昂貴,幾乎都快把國庫給掏空了,饒是如此,運送到前線的冬裝也只能滿足裝備八個軍,剩下的七個軍只能是換上普通的冬裝。
普通的冬裝說穿了也就是普通的麻衣由單衣換成夾衣而已,稱之為“褐衣”,至於名貴的裘皮大衣,那只是官宦富貴人家才穿得起的,劉胤的軍隊近半數人員穿上了“奢侈品”,在這個時代,幾乎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
身著褐衣的軍隊冬天自然沒法打仗,冰天雪地裡,站上一會兒就凍僵了,更別說去行軍打仗了,所以劉胤把這七個軍統一留在了冀州進行休整,由羅憲和蔣斌統率,等到來年再做安排。羅憲和蔣斌的任務也比較簡單,就是每日午時前後進行一些操練,以維持軍隊的正常秩序即可。
至於已經換好冬裝的這八個軍,則在劉胤的率領之下,越過漳河,踏雪而進,一路向北,向幽州方向開進。
第1226章 樓桑村祭祖
生怕劉胤的大軍會追來,慕容涉歸逃得十分倉皇,到了渤海之後,也不敢停歇,一路向北,曉行夜宿,一直逃到幽州邊境上易水河畔之時,這才算是略鬆了一口氣。
慕容鮮卑的大軍在漳水之戰失敗之後,原先駐守在勃海、安平、中山和常山這幾個郡的鮮卑軍也是望風而逃,根本不用等漢軍攻來,他們就已經是主動地撤離了冀州。
所以劉胤的大軍一路北進,倒也沒有遇到任何的抵抗,收復冀州四郡,簡直如同是信馬由韁。
此次進軍漢軍雖然是騎兵佔據了大多數,但劉胤並沒有刻意地要求漢軍全速前進,反而是走走停停,一日只保持著大約四十里的行進速度,每日也只選天氣比較暖和一點的午時前後的幾個時辰行軍,剩下的大部分時間,則是安營紮寨,圍火取暖。
劉胤如此不急不徐,主要是為了節省士兵的體力,冬天行軍打仗,體力消耗是最大的,需要補充大量的能量,而後勤供給則是困難重重,再加上此去幽州,也非急務,所以劉胤才徐緩而進,儲存體力。
走了大概十餘日,到了冀州和幽州的交界處易水河。這個季節,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自然也領略不到風瀟瀟兮易水寒的景緻,體會不到荊軻離別燕國時那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氣概,不過劉胤踏足幽州地界,到可以感受到一種別樣的情懷,因為劉備的故里,就在離易水河不遠的涿縣城外。
劉備的祖籍就是幽州涿郡涿縣樓桑村,幼時劉備家境貧寒,以織蓆賣履為生,黃巾亂起之後,進犯幽州,劉備毅然投身平定叛亂的洪流之中,從此便離開了涿郡故里,離開了樓桑村,半生顛沛,以其堅不撥的意志,百折不撓,終成帝業。
不過劉備自從離開家鄉之後,便終其一生,也未能再回到樓桑村,就算他貴為天子,稱雄一方,卻也未能在宗廟祖祠父母墳前敬上一柱香,每年冬至祭祖之日,也只能是遙拜於涿郡方向,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而今天,他的這一份遺憾,卻讓他的孫子劉胤在這兒給彌補上了,劉胤進入幽州的第一件事,並不是平敵滅寇,而是前往樓桑村,給劉家的列祖列宗燒上一柱香。
以前的涿郡,現在更名為范陽郡,不過涿縣倒還是名稱依舊。鮮卑人進犯幽州之後,范陽郡淪陷,郡中百姓大多逃亡,十室九空。
這回鮮卑人駐守涿縣的將領一聽季漢大軍殺來,嚇得魂飛魄散,慕容涉歸率二十萬大軍尚且不敵,他一個范陽守將,只有幾千人馬,如何能抵擋得住,所以乾脆是望風而逃,把空城一座的涿縣城留給了劉胤。
劉胤沒有進涿縣城,而是在張樂趙卓的陪同下,一齊來到了縣城東南的五里外的樓桑村。
張樂的爺爺張飛也是涿郡人,而趙卓的爺爺趙雲則是冀州常山人,相隔也不太遠。
和劉胤的先祖劉備一樣,張樂趙卓的先祖張飛趙雲也是離開家鄉之後就再也沒有回過故土,不是他們不想回來,而是這兒一直是曹魏的領土,他們雖然貴為蜀漢的皇帝王侯,空有一顆光宗耀祖之心,卻再無機會踏足故土,讓列祖列宗來見證他們的榮耀。
樓桑村雖然是涿縣的郊外,但鮮卑人來犯的時候,村裡的大多數青壯都跑到附近的山裡躲了起來,唯一留下的,就只有為數不多,行動不便的老者了,劉胤來到樓桑村的時候,整個村落空寂無人,一片靜諡。
劉胤將親兵侍衛部隊留在了村外,只帶了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