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部分(第1/4 頁)
寫綣Γ�比枚旁じ�怯裘撇灰選�
此次接到司馬昭下達的撤軍命令,杜預便和羊祜商量著退兵的計劃。以吳人的尿性,魏軍撤退之後,他們一定會來追擊的,如果不是杜預身上有司馬昭分配給的進攻武關的任務,杜預很想在半路設伏,狠狠地給吳人點教訓。
但杜預可不敢耽擱,他很清楚,司馬昭之所以痛下決心要撤軍,就是因為關中失守的事,關中失守,動搖的是曹魏的根基,就連京城洛陽,都已經處在了蜀軍的直接威脅之下,關中一日不奪回來,司馬昭是一日寢食難安。
當然,僅憑杜預的這支軍隊,尚不足以收復關中,司馬昭派杜預攻打武關,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援助身陷蜀地的鐘會軍團。以攻打武關為誘餌,吸引身在漢中的劉胤回兵救援,為鍾會的突圍自救創造條件。比較通俗一點的說法,就是圍魏救趙,司馬昭並沒有指望可以輕取武關,只是希望杜預的行動可以拯救鍾會軍團。
救兵如救火,杜預撤軍的時間表非常地緊迫,於是杜預和羊祜商量,由杜預引軍先撤,羊祜來斷後,由他來應付吳軍的追擊。
確定撤軍計劃之後,杜預便連夜撥營起寨,向北直赴南鄉。而羊祜則是嚴陣以待,徐緩而撤,望襄陽方向而走。
魏軍一撤,吳軍肯定要出兵追擊,不過陸凱為人謹慎,只帶兵追了一小段路,與魏軍的後衛部隊稍有接觸,看到羊祜早有準備,軍容齊整,估計就算是追擊下去,也未必能有收穫。這一年多來魏攻吳守,在西陵地區展開持久的拉鋸戰,雙方都已經是拼得精疲力竭,現在西陵的守軍也是減員眾多,陸凱不敢再深入縱探,冒險突進,於是收住人馬,退兵回了西陵。
羊祜退的是從容不迫,而杜預卻幾乎是一路狂奔,曉行夜宿,倍道而行,一路之上,幾乎是馬不停蹄,只用了不到五天的時間,就從西陵趕到了南鄉。(未完待續。)
第460章 武關之戰(上)
南鄉郡在南陽郡之西,襄陽郡之西北,上庸三郡之東,由南鄉郡望西北而行四十里,便是赫赫有名的入秦要道——武關道。
自秦以來,武關道就是關中通往中原的一條要道,秦兩次滅楚,走的就是武關道,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曾四次出巡,兩次走的都是武關道。而前漢興於武關道,亡於武關道,更讓武關道名震天下。秦末之時,劉邦領兵西至丹水,破武關,戰藍田,兵至灞上,秦王子嬰降於軹道旁,秦亡。劉邦由漢中北攻三秦取得勝利後,立即命令大將薛歐、王吸出武關,攻河南,迎接太公和呂后。西漢末年,王莽篡漢立新,地皇四年,綠林軍申屠建、李松率兵攻武關,入長安,滅新莽。不久,赤眉農民起義軍又分兵武關道討伐劉玄,進據長安。
進入到三國時代,魏蜀之間的交鋒一直維持在秦嶺一線,武關道便沉寂了下去,關城荒廢,軍備松馳,來往於武關道的,多是商旅行客,往昔金戈鐵馬的場景早已是不復存在。
牽弘雖然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但到達武關之後,還是被這兒荒涼破蔽的景象給嚇了一跳。武關的夯土城牆在風雨的侵蝕之下,早就變得殘破不堪了,磚砌的城樓也已經是倒塌了半邊,整個關城之內,了無人煙,荒草在肆意地蔓延滋生著,赫赫有名的武關,竟然淪落到如此的地步。
其實這倒也不奇怪,當年武關做為秦之要塞存在,自然修築地十分堅固完善,因為它要拱衛關中,抵禦關東六國的侵擾,但漢以後。武關的戰略價值便一落千丈,到了魏國之時,無論是武關以西的關中還是武關以東的南陽,俱都是曹魏的領土,武關做為軍事要塞,已經完全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再加上這兒崖高谷深,山路崎嶇,除了過往的商旅之外,鮮有要在此駐足,關城的殘破自然在情理之中。
不過蜀軍攻克關中之後,武關的戰略價值便立刻突顯出來,為了保證關中的安全,武關道同潼關、蒲坂津一樣,才為最為緊要的防守要塞。
劉胤立刻派牽弘率一萬人馬趕往武關。負責把守關中的東南大門。
此前牽弘任職隴西太守,往來與京城洛陽走的也是關洛大道,武關道他還真沒有走過,只是略有所耳聞,只是想不到親臨此地,才發現武關竟然是如此殘破不堪,很難再與當年的秦之雄關劃上一個等號。
不過牽弘很清楚,武關雖然殘破。但卻是入八百里秦川的東南必由之路,如果武關失守的話。魏兵便可以長驅直抵商洛、藍田,進而威脅到長安。
牽弘知道自己的責任重大,不敢有半點的鬆懈,所幸武關已經是荒廢了,並沒有任何魏兵在此駐守,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