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頁)
涉到一些過過往的舊事,想在貴閣查閱一下檔案,希望可以得到令史的協助,不知令史如何稱呼?”
“在下陳壽,不知右丞大人想查哪一方面的檔案?”
陳壽?劉胤不禁多看了他幾眼,原來他就是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簡直就是如雷貫耳啊。三國志能和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為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史書,這與陳壽的才華是分不開的。史載陳壽字承祚,益州巴西安漢人,幼時聰明,勤敏好學,曾拜同郡名士譙周為師,曾任衛將軍主薄、散騎黃門侍郎、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等職。
不過陳壽的仕途並不太順,他父親曾經做過馬謖的參軍,馬謖因為失了街亭被誅,陳父也受到了牽連,被處於髡刑,廢為庶民。在這個講究門閥出身的時代,儘管陳壽有著滿腹的才華,卻始終未能得到重用。
陳壽不但是才華橫溢,而且為人極有傲骨,任職散騎黃門侍郎的時候,不免要和內宮的人打交道,其時黃皓當權,人人皆是趨炎附勢,唯獨陳壽不肯附焉,遭到黃皓忌恨,貶到了東觀閣來做觀閣令史。
觀閣令史的職責就是每天管理一堆蒙塵的史籍檔案,清閒地無以加復,偶爾會有像劉胤一般的人來查閱典籍,不過大多的時候,東觀閣門可羅雀,無所事事。
“我想檢視一下建興十二年關於鎮北將軍魏延謀反的資料。”劉胤道。
陳壽微微地頷首道:“大人請隨我來。”陳壽始終是一付雲淡風輕的模樣,他甚至都沒有問一下劉胤為何會對魏延的資料感興趣。要知道魏延可是因為謀逆罪被處死的,滿門抄斬,象魏延的檔案基本上就是比較敏感的資料,一般人都不敢去輕易地觸及,生怕會引火燒身。
東觀閣面積很大,至少有幾十幢樓舍,如果這裡面裝滿的全是典籍文冊的話,從頭讀到尾,還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看得完,如果沒有人來引路,在這些浩如煙海的資料中尋找劉胤想要看的東西,恐怕窮盡一年也未必能找得到。
東觀閣的樓舍與眾不同,房屋的主體下方是懸空的,架著幾根粗大的木樁,很象南蠻在叢林中搭建的那種竹樓,每幢樓舍的一側有斜坡形的木製樓梯。
陳壽在一座高腳屋下停住,解釋道:“蜀中多溼氣,這些房舍懸空而建,就是為了防止潮氣侵蝕絲帛、紙質的典籍。右丞大人,請。”
劉胤輕唔了一聲,想比於這些奇特的建築,他更關心建築裡的東西。
阿堅一直如影隨行地跟在劉胤的身後,劉胤進屋去查閱資料,他便站到了門口警戒。
走進屋內,劉胤不禁是倒吸了一口的涼氣,這屋裡滿滿的全是書架,高度挨著房頂,長長地排列著,幾乎看不到盡頭,書架的上面,則是密密麻麻地堆滿了各類的典籍文冊,其中最多的是各種竹簡案牘,一卷卷地擺放在書架上,紙質和帛制的文書倒是不多見,夾雜在竹簡的海洋中,極為稀少。
雖然說漢代已經發明瞭紙,但紙的質量卻不敢恭維,厚薄不一,也不甚平整,除了攜帶方便之外,似乎並不比笨重的竹簡好多少,所以紙在民間應用很廣泛,但官方的文書記錄,卻是毫無例外的採用竹簡。當然皇帝的詔書是例外,一律採用價格昂貴的絲帛。
真要從這浩如煙海的卷宗之中尋找到關於魏延的資料,劉胤想想就頭疼。還好陳壽似乎輕車熟路,很快地就從書架上取下劉胤要的資料來。
第57章 交淺言深
“右丞大人,這是您要的全部資料。”陳壽抱過好幾卷的卷宗,擱到了劉胤面前的几案上,竹簡自然是佔了絕大部分,還一部分的紙質卷宗。
劉胤很是驚異,也難為了陳壽,竟然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將魏延的資料取了過來,就算是再合格的圖書管理員,也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將資料取來,何況劉胤注意到了陳壽根本就沒有看索引目錄之類的東西,似乎這些東西都裝在他的腦袋裡,不禁劉胤對他是由衷地欽佩。
三國時代就有不少過目不忘的奇才,比如大名鼎鼎的蔡昭姬,還有隻看了一眼就能背誦曹操兵書的蜀中怪才張松,難道這陳壽也有過目不忘之能?
想想倒也是極有可能,畢竟以後陳壽是要完成《三國志》的,那些浩如煙海的資料也許就藏在他的心中,運用起來駕輕就熟。
劉胤開啟卷宗,逐一細讀,這裡面有關於整個案件始末的調查結論,有楊儀和魏延上書朝廷相互攻訐的奏章,有後主劉禪下達的夷魏延三族的詔令。讀到最後,劉胤還發現了關於魏延妻子張氏的記錄,記錄中稱,禁軍奉命對位於南鄭的魏家查抄的過程中,遭到了魏家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