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頁)
些什麼工作?”
“是想去,就是想增長一下見識。總部就是做一些評估、稽核之類的工作。”
採訪過程中,我並沒有感覺國強受過多少苦,業務似乎拈手即來。對於我提出的疑問,國強付之一笑。“你自己去體驗一個星期,不,三天就知道了。現在還好說,夏天,胳膊上下就是兩個顏色。我有個同事是個小姑娘,原來面板和你一樣白嫩,被曬的現在還沒恢復。而且因為被拒,常常落淚。”國強邊說邊挽起袖子讓我看,黑、白分明的痕跡清晰可見。
“那你感覺特別難的時候,是什麼讓你繼續幹下去?”
“我不能比別人差,一定要幹到最高層。”
“也就是說,你近兩年內還會幹這份工作?”
“對,業績是無限的,但人的時間、體力、精力是有限的,一個月也就30天。所以我還得繼續努力,還沒有做到最好。”
“冒昧問一下,你姓國嗎?”
“對,很奇怪的姓,是吧。”國強很開懷的一笑。
目前,國強馬不停蹄地趕業務量,也是眼看冬天就要到了,生意不好談,趁現在天氣冷、熱適度,提前把活趕出來。
原定的採訪時間延長了20分鐘,客戶那邊也有點事耽擱了。訪談結束後,國強和我匆匆道別,去約見另外一個客戶,如果談成,這將是他今天的第14個客戶。
開著轎車擺地攤的女人(1)
夜幕剛剛落下,青島臺東的夜市便已是熙熙攘攘,人流如織。眾多擺攤的商販在馬路兩邊擺起了長龍,買賣針頭線腦、衣裝服飾、廚房用品、好玩的器皿等等各種日常生活用品。規模龐大的青島夜市催生了一大批白手起家的創業明星,幾個精英攤主甚至將酷派、駿捷等好車開來當成擺放商品的攤位來銷售自己的貨物。做服裝生意的陳雲雲,便是這樣的精英之一。
第一次見到陳雲雲是在一輛擺滿了各種衣服的駿捷車前,此時,陳雲雲正和丈夫忙著招待汽車攤位前圍了一圈的顧客。當我說明採訪意圖時,陳雲雲表示很樂意接受我們的採訪,但因為晚上比較忙,便相約11月4日早上9點接受採訪。
在青島一家咖啡廳裡,陳雲雲在丈夫的陪同下準時出現。她穿著深色的休閒服乾淨整潔,顯示著商人特有的精明練達。在我的引導下,陳雲雲將她大學畢業之後捨棄令人羨慕的工作,獨自擺地攤創業的非凡經歷娓娓道來。
大學畢業後,發現所學無用
現年27歲的陳雲雲出生于山東濰坊的一個農民家庭,是家中的獨生女,農家的貧苦讓她很小就清楚,要想擺脫貧困只有好好學習一條路。1999年夏天,刻苦學習的陳雲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青島大學計算機系,父母在欣喜的同時,卻也為女兒高額的學費發愁。東拼西借,終於湊齊了6000元的學費和生活費,好在陳雲雲能理解父母的不易,每個學期都能透過努力拿到獎學金。
2003年,陳雲雲大學畢業進入了青島一家軟體開發公司,每月基本工資八百元。她辛辛苦苦的幹了兩個月之後,發現這份表面看來令人羨慕的工作根本不適合女性,自己大學所學的知識又與公司實際需要相差太遠。陳雲雲動搖了,也許當初選計算機專業就是錯的,那麼自己的未來又在哪裡呢?
正在陳雲云為自己的未來感到困惑時,一位畢業之後在服裝廠工作的同學無意中說出的一句話讓陳雲雲看到了希望。這位同學告訴陳雲雲,一件在大商場裡標價800多元的衣服其實出廠價只有80多元。陳雲雲在為其高額利潤感到驚訝的同時,心中萌生了一個令她自己都感到吃驚的想法——下海經商。於是以後的一個月裡,陳雲雲一下班便奔走於各大商場,熟悉各種衣服的款式、價格。細心的陳雲雲發現,同樣款式質量的一件衣服,大商場裡標價四百元,而夜市上僅賣一百元,陳雲雲想,這衣服的成本肯定要比一百元還低很多,不然夜市上的商販賺什麼。大量的市場調查讓陳雲雲覺得到夜市上擺地攤賣衣服肯定比自己現在的工作收入要高。
單身女孩開始擺地攤創業
說幹就幹,第一步應該取得父母的支援,陳雲雲給家裡打了個電話,說自己要到夜市上擺地攤賣衣服。話還沒說完,便被媽媽劈頭蓋臉的罵了一番:“你這孩子怎麼不好好工作,淨想些歪路子。賣衣服不是那麼容易,咱們一家人都不是經商的料。”
內心深處剛剛升起的創業之火就這樣被澆了冷水,然而陳雲雲並沒有氣餒,她在繼續做市場調查的同時,也開始積累啟動資金。
三個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