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頁)
莉引入中土後,南方的粵、閩、滇一帶氣候炎熱,一直是歷史上最主要的栽培地區。嵇含《南方草木狀》說茉莉“植於南海,南人憐其芳香,競植之”,就是較早的記載。在這些地區花期特別長。《桂海虞衡志·花志》曰:“茉莉花亦少有如番禹,以浙米漿日溉之,則作花不絕,可耐一夏。花亦大且多葉,倍常花。”其實,種得好,花期可從農曆五月延至九月秋末呢。番禺即今廣州一帶,種植茉莉最是聞名。《鄭松窗詩話》載:“廣州城西九里曰花田,盡栽茉莉及素馨。”這花田就是城郊花戶闢地集中栽種茉莉和素馨的專用田,花戶藉此可維持生計。
茉莉花色潔白,人所共知,但在古書上卻有其他顏色的記載。《廣東志》雲:“雷瓊二州有綠茉莉,本如蔦蘿。有黃茉莉,名黃馨。”綠茉莉,真是令人吃驚的品種。說到黃茉莉,則要留心了,其實並不是茉莉。在古代,茉莉和素馨雖知不同,故分二名,然常混淆不清。例如上面講的黃茉莉,在植物學分類上系木犀科素馨屬,與茉莉不同屬,今通稱雲南黃素馨,別名雲南迎春,與茉莉不同。再如《棗林雜俎》“閩中紅茉莉……皆特產,他地所無”的記載中提到的紅茉莉,亦非茉莉,而是紅素馨,這都是應加以細辨的。至於著名的紫茉莉,更要區別開來,它是草本植物,不僅與茉莉不同屬,而且不同科。但是,上述“綠茉莉”,究屬何物,那就很難說了。一定講搞錯了,似失之武斷,畢竟由於這些地方茉莉長勢良好,再經花匠的精心培育,形成某些特異的品種,未嘗不可能。
古時江南地區,茉莉曾被稱作“奈”、“素奈”,亦很早就有移植。《晉書·成菾杜皇后傳》載成帝時“三吳女子相與簪白花,望之如素奈,傳言天公織女死,為之著服”,吳地女子簪茉莉,是聽信神話傳說為天上織女之死而舉喪的一種妝飾。這說明東晉時江南此花已多。蘇州、杭州、南京是歷史上江南種植茉莉最盛的幾個地方,但這些地方的茉莉都需在冬季做好保暖工作,方法有“置燠室,或以物覆之”(見明·張存紳《雅俗稽言》卷三十八)等。由於培植的費用、成本高,江南的茉莉在花市售價上要比閩廣貴得多。《武林舊事》卷三回憶南宋的杭州:“六月……茉莉為最盛,初出時,其價甚穹,婦人簪戴,多至七插,所值數十券,不過供一晌之娛耳。”江南如此,北地就更昂貴了。《五雜俎》雲:“茉莉在三吳一本千錢,入齊輒三倍酬值。”一到黃河流域,茉莉簡直成了希罕物。北宋徽宗皇帝政和七年曾在東京汴梁東北築土山,廣求天下奇花異木、珍禽異獸置其間,因其在都城之艮方(東北方),故名艮嶽。在這艮嶽中,茉莉被定為八大芳草之一(見明·焦竑《焦氏類林》),可見人們對它甚為珍視。
佛書中,茉莉又名鬘華,按《翻譯名義集》卷三“百花”的解釋,是因為此花“堪以飾鬘”,即在當時婦女們常可用來妝點髻鬢的。宋代文豪蘇東坡曾在紹聖年間遭新貴打擊,一貶再貶,由英州(今廣東英德)、惠州,一直遠放到儋州(今海南省儋縣)。他見到當地的黎族姑娘口嚼擯榔,競簪茉莉,曾賦詩道:“暗麝著人簪茉莉,紅潮登頰醉擯榔。”生動地將土著風俗人情一筆勾出。茉莉花白如雪,香濃似麝,在體現人類愛美求美的簪花習俗中,是最受婦女青睞的花卉之一,以致清人李漁在《閒情偶寄》中發出這樣的感嘆:“茉莉一花,單為助妝而設,其天生以媚婦人者乎!”這一茉莉助妝的民間風情長期以來為詩人詞客所津津樂道:
十八、茉莉開時香滿枝……明·陳淳(2)
纖雲卷盡日西流,人在瑤臺宴未休。
王母欲歸香滿路,曉風吹下玉搔頭。(宋·王庭珪《茉莉花三絕句》其一)
臍麝龍涎韻不侔,薰風移種自南州。
誰家浴罷臨妝女,愛把閒花插滿頭?(宋·楊巽齋《茉莉》)
春困無端壓黛眉,梳成松鬢出簾遲。
手拈茉莉猩紅染,欲插逢人問可宜?(明·唐寅《茉莉》)
茉莉簪發的方式很多,有插在髻上的,有戴在鬢邊的,有“攏髻鬆鬆簪一點”,“更有人兒,兩鬟都滿”,有用綵線將花朵串成“層玉”掛在釵頭的,有“穿作一花梳”的,有編成花環綰在發鬘側的,真是令人眼花繚亂。一到夏日,繼白蘭花後,女子們極為寵愛的當屬此花了。清人餘懷《板橋雜記》曾以寥寥數筆描畫出這樣一幅南國風俗圖。只見“裙屐少年,油頭半臂,至日亭午,則提籃挈槪��呱��舯坪共蕁④嶽蚧ā=挎揪砈碧���潁�酵筠嘈兀�滋承�省G闃��讜樸笛��固宸枷鬩印8譴嘶ò��諶罩鋅�謖砩希�婷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