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1/4 頁)
皇帝本想傳之百世千世,卻落得二世而亡!
及至漢初,信奉黃老,以無為治天下,而天下得治,臻於盛世。到孝武朝,武帝好大喜功;董生獻策,獨尊儒術,暗合上心。於是儒家典籍流行於世,而諸子百家則遭湮沒。儒家尊崇地位的確立,對維繫社會穩定和國家一統誠然有不可或滅的作用,但它對後世人的思想的禁錮壓制卻釀成了更為深重的災難。中華文化之所以長期停滯不前,這是一個關鍵的源頭。
莫家堡地處偏遠的西蜀,常常是王命難達;而收藏典籍的偏好被歷代堡主相傳,才有瞭如今這罕見的成就。即便是在京師洛陽,恐怕也難尋這樣規模的典藏。
所以,看到這篇《天窮經》,劉若風如獲至寶,站立著就迫不急待地閱讀起來。竹青給他搬來一桌一椅,讓他坐著閱覽;又開啟幾扇窗戶透風。
竹青在書架旁信步而行,隨意翻翻一些書冊,覺得沒有多大意思。遠遠看劉若風,見他埋頭於書卷,非常地認真投入。竹青暗想:“若風表弟才貌出眾,人品不俗,重情重義,如能與他終身相伴,便不枉此生了!可是,他心裡已經有了馬芸,還有個香綾,我何苦再摻和進去?唉,只怨上天,為何不讓他早日來到莫家堡!”竹青悄悄退下樓去,吩咐一名丫頭按時為劉若風送茶送水。
《天窮經》所述甚雜,天文、地理、醫藥、兵事、國政、哲理等等,不一而足;而其義理深遠,耐人尋味。劉若風用一個多時辰閱畢,陷入長久的思索。書中有些見解,他聞所未聞,有些思想則類於老莊。劉若風想,也許老莊的學說便是從這《天窮經》裡衍生而來。思慮有時,劉若風已得其要義,雖不是完全認同書中義理,卻感覺對自己有不少啟迪。
劉若風心內竊喜。他走到窗前,看著外面的屋舍、圍牆外的田野、遠處的青山,覺得有一種親切、不再那麼神秘,他相信,自己將來定會參透天地萬物的玄機!
站了一會,他走回書架。近人陳壽著的《三國志》映入他的眼簾。這本書,他聽香綾家的先生說起過,但一直無緣拜讀。出於對自己蜀漢先祖事蹟的好奇,他拿起了這本紙質書。劉若風見書中漢字的一勾一畫寫得極為工整,沒有錯字別字,疑是陳壽的手跡。而文筆俊秀,敘事簡明,評述中肯,著實是難得的好史書。剛把《蜀書》看完兩卷,竹青叫他吃午飯。
飯一下肚,劉若風便匆匆地返回藏書樓。半個下午的時間把十五卷《蜀書》看完,劉若風百感交激。既感於先帝的創業多艱、諸葛丞相的智計無雙、關張眾將的勇猛信義,又為後主的昏庸、黃皓的專權、時局不利大業傾頹而悵惘。坐在椅上望著窗外的天空,白雲蒼狗,變幻難測,自己身為帝室之後,究竟該何去何從?
想了許久而無頭緒,劉若風搖搖頭,嘆息數聲,又繼續閱讀《魏書》。晚餐後,挑燈夜讀,直至三更方歇。
劉若風整日鑽在書堆之中,只有竹青偶爾來看他一下,見他那樣專注,說不上三兩句話,也就走了。
一晃半月過去。一次用餐時,竹青看他失神的樣子,問道:“若風,又在想書裡的事了?這些天,你看了多少本書了啊?”
“啊,青姐,樓上的書,我差不多看完了,樓下的,剛看一小部分。”
竹青驚詫地睜大眼:“看了這麼多?!我用一年時間,也就能看上三、五本書。半月時間看這麼多內容,你能記下多少呢?”
“青姐,看過的,我都能記下。”
竹青的眼睛瞪得更大了:“真的嗎?!”
莫夫人道:“噢,竹青,我想起來了,你姨娘曾於信中提過,風兒有過目成誦的本領。”
“有這樣神奇的事情嗎?”竹青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劉若風有些不自在地說:“青姐,若風是有這麼一點微末之技。不過,看書不在於能記住多少,而在於能理解多少,化為自己的東西。”
竹青對這位表弟更為佩服。
莫夫人又道:“就算這樣,風兒呀,你也不要太用心了,注意休息,讓竹青帶你到外面散散心,或者練練武什麼的,文武兼修,也可調濟調濟嘛。”
竹青倒是頗為理解地說:“媽,他只要有書看,哪裡會管其它的事情?要讓他習武,只有一個法子,就是把武學方面的書拿給他看。若風,想不想習武呀?”
莫夫人道:“風兒,學一學吧,男人在外行走,懂些功夫會有益處的。”
想起在江陽被刀疤馮等人欺負、險些送命的情景,劉若風點點頭。
竹青起身道:“我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