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第3/4 頁)
”
“方將軍怎麼遲遲不下手?”
方伯亭遲疑著說:“這個……不瞞劉先生,景圓是東州王的心腹。我也是託了大司空荀大人的情面,走了東州王的路子才得到這個衛尉之職。現在,我還沒有能力去動景圓。”
劉若風笑道:“哼,這個不難!只要扳倒了東州王,景圓又算什麼?”
“劉先生不可亂講!現在東州王權傾朝野,誰敢在太歲頭上動土?”
“有人敢!”劉若風取出皇上密詔讓方伯亭觀看,道:“皇上詔令琅琊王聯絡群臣,共除國賊!方將軍,這是你為令兄報仇的大好機會!”
方伯亭沉吟不決。
劉若風又道:“方將軍!洛陽失陷,先皇被俘,這是一個皇朝的奇恥大辱。朝廷必須推一個人出來承擔責任,以謝天下!而這個人,只能是東州王!所以,東州王失勢是早晚的事情,而將軍是走了他的路子才做上衛尉,一旦有變,將軍將被看作是其黨羽,難逃誅三族的命運!將軍三思。”
方伯亭霍然站起,道:“多謝先生點拔,方某願聽皇上的詔令!”
劉若風用通心訣查證方伯亭的態度後,欣然告退。
晚間,幾個人又聚到一起,交換情況。大司空荀糜態度模糊,既不反對,也不表示。劉若風心想:這個人必定十分圓滑。
聽到方伯亭倒戈的訊息,大家都很振奮。周伯仁道:“大事可成矣!”眾人覺得事不宜遲,恐怕久而生變,決計於次日行動。
劉若風和司馬煙芸連夜走了趟衛尉府和皇宮,將行動計劃分別告知方伯亭和皇上。之後,劉若風扮作太監,司馬煙芸扮作宮女,留在宮中。
次日早朝時,劉若風和司馬煙芸站在皇上左右。往下一看,文武大臣並不多,不足二十人,王蹈、周伯仁等都排在後面,卻不見司馬月的影子。
等了一會兒,小皇上出言問道:“叔公呢?”皇上口裡的“叔公”便是指司馬月,皇上如此稱呼他,可見司馬月在朝中是何等樣的地位。
一個人出班奏道:“回皇上,東王爺這兩日睡眠不好,早上醒得遲,可能要晚到一會兒。”劉若風覺得這個人的長相有些象景方,也許便是景圓吧。
皇上道:“叔公未到,咱們就等等吧。”朝臣們交頭接耳,朝堂上鬧哄哄一片。
忽聽殿外一聲高喝:“東王爺到!”
司馬月帶著四名侍衛大步而入,堂上頓時安靜下來。司馬月來到前面,也不行禮,大聲道:“臣參見皇上!”
皇上道:“叔公免禮!”
眾大臣便一齊高呼:“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跪拜於地,獨司馬月不拜。
“眾位愛卿請起!”
眾臣站起。劉若風由此也看出司馬月在朝中尊崇的地位:別人都空著手、不著靴,而司馬月卻佩劍著履;別人都恭謹地參拜皇上,而司馬月卻可以不拜!
一名太監尖聲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司馬月道:“老臣有事要奏!”
“叔公請講。”
司馬月大聲說:“皇上!有人在城中散發傳單,羅織罪狀,詆譭老臣,請皇上明鑑!”
有人跟著出班奏道:“皇上,東王爺是國家的棟樑,絕不能容許有人誹謗!”
疑似景圓的那人道:“皇上,這些人分明是別有用心,臣懷疑朝中有人在。請皇上讓東王爺徹查此事!”
“徹查此事!”一些人在下面附議。
皇上道:“好,好,就依景愛卿所奏,此事交由叔公全權處理。“
“老臣遵旨!”司馬月滿臉得意。
太監準備叫“退朝”,因為照慣例,除了東州王司馬月,還從來沒有其他大臣向這位小皇上奏請過什麼事項。但這時,卻有個人越眾而出,道:“皇上!臣司馬銳還有事啟奏!”
皇上忙回應:“好!琅琊王請講!”
司馬月轉身看著司馬銳,驚詫地問:“銳兒,你平時不是很少上朝嗎?你有什麼事要上奏?為什麼不先和為叔商量商量?”
司馬銳道:“叔父請諒,這是國家大事,怎好私下相商?請容小侄向皇上稟奏。”
司馬月冷笑:“哼!銳兒,不要忘了,是誰提拔你,重用你!”
司馬銳:“叔父的恩德侄兒記得,但那是私情!今日在朝堂之上,咱們要談的,是公事。”
劉若風看這司馬銳,三十多歲年紀,個子不高,略胖,圓臉、細眉、小眼,給人一種和善的印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