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第2/4 頁)
念念地為了大孫子著想,可也要人家領情對不對?
要知道,半大的孩子,最最不樂意的可就是聽人說他小來著。
過了年已經十歲的小武劉特別的不滿,沒等著老爺子說完呢就急急打斷道:“不小,我才不小呢,我都十歲了!我聽著我媽哭了,說她當閨女的不孝,扔下六十幾歲的老父親一個人遠在京城。聽著我爸說要辭職,咱們全家人一起去京城陪在爺爺身邊盡孝。
可是爸爸捨不得劉家村,媽媽捨不得劉家村,兩個人又都擔心爺爺的身體。
既然他們為難的話,那就我來啊,我去照顧爺爺啊!
反正我是四個孩子裡面唯一一個姓武,叫爺爺為爺爺的。
孝順爺爺,把武家發揚光大,原就是我將來要扛在肩膀頭子上的責任!”
小傢伙一番話說得武立國老淚縱橫,緊緊把他給摟在了懷裡。
彷彿懷抱稀世珍寶似的,久久不撒手。
雖然四個孩子個個都是心頭愛,萬分捨不得武劉遠去京城,一年也見不著幾回面兒。
但看著老岳父花白的頭髮、淚溼的雙眼,劉守仁到底還是忍著不捨說:“爸,既然武劉都有這樣的孝心,不然您就帶著他一起回京城吧。好賴不計的,臭小子還能跟您做個伴兒不是?如果,您不嫌棄的話。”
“這麼好的寶貝蛋,稀罕還稀罕不過來呢,哪裡會嫌棄?倒是你,真的捨得我把孩子給領走?”武立國滿滿狐疑,也許是中年得子分外珍惜的緣故。別看蠢女婿三女一女,整整有四個孩子,可哪一個都是他眼珠子、心尖子來著!
劉守仁咬牙,特堅定地說了捨得倆字兒。
孩子孝心可嘉,當父母的沒有理由不成全。
而且京城的條件更好,師資力量什麼的也都更高。
兒子有老丈人的悉心教導,只會越長越優秀、越來越有擔當……
當然理由想了千千萬萬條,真正到了離別的時候,劉守仁還是忍不住紅了眼圈兒。
而乍一離開爹媽兄弟姐妹的,從熟悉的家鄉走到另一座陌生的城市。
武劉也是滿心的不得勁兒,一雙大眼睛哭得跟桃子似的。
可就是這樣,小傢伙也是一句沒提不要跟著爺爺了、要回家的話兒。
在武立國勸他不成就下車回家的時候,小傢伙兒還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似的,堅決要言而有信、言出必行。
說自己只是一時不適應,習慣了就好。
跟來的時候一樣,也是大包小裹地帶了、託運了好些個野菜乾、榛子、猴頭、松子還有狀元村系列的各種果酒、風乾的雞鴨鵝等當成回禮,回贈給魏來、吳昊、董舒他們。
當然淑珍和連山特意泡製的各種人參酒,那也是正經裝了好幾大箱子的。
劉守義還給大傢伙準備些個他們食品廠出品的風味小鹹菜、滷水雞胗、泡椒雞爪等等的小食品。
連他們當年參加過旱改水稻地裡出品的大米都一家給了五十斤袋的兩袋子,還有隊上產的黃豆做的豆油也是一人給預備了好些。
價值也許不貴,最重要是送的一份心意、一份惦念。
高高興興收禮的幾個都是如是想法兒,他們送的是各自認為村裡會比較缺、連山和守仁他們會比較需要的。
或者些個好吃好玩的,他們想要跟大傢伙一起分享下的。
而這滿滿的土特產,可不就樣樣都承載著他們曾經最苦難、最艱難也最慶幸時刻的美好記憶麼?
也許這禮物和回禮之下的價格有所不同,但在大家夥兒心裡這價值卻都是一樣一樣的。
因為它們都代表著彼此牽掛、惦念的情誼。
直到某次大家夥兒在武家聚會,喝了武老爺子一直珍藏的淑珍出品的人參酒之後才紛紛感嘆:認識淑珍侄女/妹子兩口子,絕對是咱們這一生中最難得的財富之一。能有個從不宣講誇耀,卻總是默默付出在力所能及的地方幫你一把、助你一下。
只為了你好,從不表功什麼的。
攤上這樣的親戚朋友,那絕對的人生幸事不解釋。
好吧,淑珍扶額,說這話的人絕對是觸景生情,想到了當初被她們夫妻倆塞進飯盒底下的錢和糧票!
299。選擇,工作,建議
二兒子跟著老丈人一走,劉守仁就覺得哪兒哪兒都不大對勁兒。
半宿半宿的睡不著,白天就難免有些個無精打采。
個大老爺們兒家家的,想兒子想得比當媽的媳婦更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