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黨附長孫無忌,已經貶斥過,現在,她利用機會,剷除一個異己。
當手詔發出之後,武媚娘若無其事地再轉向皇帝。
“我們幾時上長安去?”
皇帝的意思受著她的控制,武氏一提,他恍然記起了,有一年多沒有上長安。
“是啊,你安排時間!”
“我想,驪山的溫泉對你的身體會有好處的,洛陽的氣候不及長安乾爽!”
“是啊,我們幾時去?”
“蓬萊宮的工程已經完成了,”她緩緩地說,“前幾天,那邊有報告來,這回去,我們可以住新宮殿啦!”
蓬萊宮是大建築,去年,李治在長安時曾親自看過基礎工程,而且曾詔命閻立本領導作壁畫。李治說過,等這項工程完成後偕武后入住,當時,他把蓬萊宮稱為皇后的宮殿。這些事事雖然發生的時間並不遠,但是,萎頹的李治已忘記了,經由武皇后提出,他忽然像孩子似地興奮起來:“這樣吧,下詔書,立刻擇吉日,我們到長安去。”
。。
《武則天》第五卷(3)
——武媚娘是別有用心的,她要上長安去,是藉此緩和洛陽城內計程車族為殺上官儀而來的鬥爭,同時,她也要利用易地的時間,重行安排自己在外廷的勢力,她想大舉調整朝廷人事,將黨附自己的劉仁軌、許敬宗、楊宏武、竇德元等人提攜起來。
於是,車駕上長安了,這是大唐皇帝的例行公事,但是,上官儀被殺一案,卻因此而減輕了影響力量。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武則天》第六卷(1)
武皇后成為山東大族議論的中心了。
山東,是太行山以東的地區,自從魏文帝曹丕取得山東大族的諒解而篡漢之後,施行九品官人法,保障了大族政治上的權利,中華歷史上,到此時才真正地出現了貴族。經過兩晉、南北朝的大混亂,山東大族在政治上的實力已經消墮,可是他們的聲勢猶存。山東的崔家、盧家、鄭家……是連李唐皇族都看不起的,因為李氏一族源流出夷狄,在中原只是冒牌的貴族;而皇后的武家,又僅是李家的附庸,自然更不在山東大族的眼中了。李治曾經運用他的皇帝權力,改編姓氏錄,以詔令廢舊日的氏族志,可是這道皇命對社會人心毫無影響。武媚娘曾暗示李義府、許敬宗等人竭力推廣姓氏錄,但所得的卻是嘲笑,山東大族的子弟,稱皇帝頒佈的姓氏錄為“動格”,那只是做官用的,家世門第,並不是以官位為衡量的。
武氏侄輩,曾經千方百計,圖謀與山東大族締結婚姻,卻沒有一次獲得成功。山東大族的子女,連與皇族通婚媾都不屑,何況武氏。
由於家世門第的相輕,使武皇后憎恨山東大族,同樣地,由北周皇帝宇文泰所建立起來的關隴貴族集團及一群漢化了的胡漢雜種,原是李唐皇朝的核心,與武氏也極不相容,他們在山東大族的門牆之外自鄙,但對著武氏,又有狂妄的自我驕傲,他們沿用山東大族的口氣,稱武氏為寒族。
於是,武媚娘在前些年鬥倒了長孫無忌,從而壓抑了關隴集團的北朝貴族。
皇后運用了她所取得的皇權,大量地提拔屬於寒族出身的官吏,南方的許氏早已躋身相位,氏族志無列的李義府,一度獲得大權,之後,姜恪、陸敦信、孫處約、樂彥璋、湯宏武、戴至德、李安期、趙仁本、閻立德、閻立本等人,都被武皇后拔識而登於高位。
山東大族雖然輕蔑這個出身寒微的女人,可是,她的權力,終於使他們議論不休。
——沒有人能理解這個女人,山東大族和關隴貴族都一樣地不明白。而且,他們也不解大唐天子何以會將權力交託給她。
現在,他們奇怪著武氏的久留於長安。前些年,大唐天子往來於長安和洛陽,而因方便糧食運輸的原因,皇帝在洛陽的時候多。可是,這四年中,因大明宮的落成,皇帝像久居長安了。
自蓬萊宮落成後不久,由武氏策劃,在長安營造一所雄豪闊壯的大明宮。大明宮,比太宗皇帝所造的太極宮大五倍以上。
當大明宮興建時,皇帝與皇后回到洛陽住了一些時,患風溼病的皇帝曾經東行,到泰山封禪。兩年之後,大明宮落成,帝與後就駕臨西京——武皇后在長安一住就是四年。
大明宮的範圍,東西三里,南北五里,正殿名含元殿,南面共設五所門,中央大門名為丹鳳;丹鳳門道街有一百二十步闊,折算,有五百尺以上的寬度了,這是驚人的建築,當初,武媚娘動用了關中十州的率口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