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的時刻,都離不開酒的陪伴。陳橋兵變時,將士們鼓動喧譁,弟弟趙匡義和謀士趙普暗中謀劃,趙匡胤自己則喝個大醉,呼呼大睡,貌似並未參與兵變的陰謀。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也是在酒宴上進行,留下了“杯酒釋兵權”的典故。
有學者分析,趙匡胤給人大腹便便、性格豪放的印象,其實是人們根據他嗜酒的特點想象出來的,事實上趙匡胤是一個心事重重的人物,生性怯懦多疑,甚至被認為有點神經質。關於這一點的重要證據是,趙匡胤在當了皇帝之後,睡眠成了一個嚴重的問題,他對周圍的一切都不大相信,整日提心吊膽,睡不好覺。比如“杯酒釋兵權”時,趙匡胤就說“吾終夕未嘗敢安枕而臥”,而在訪問趙普時,也說到了睡眠的問題。
趙匡胤在當了皇帝之後,仍然喜歡微服私訪,經常悄悄走到開封街頭,察訪民事。侍從向他勸諫,指出身為皇帝輕率外出是十分危險的。他從容地說:“帝王之興,自有天命,周世宗見諸將方面大耳者皆殺之,我終日侍側,不能害也。”顯得十分豪爽。不過也有學者認為趙匡胤的這種習慣是一種有失身份的和愚蠢的行為,同時也說明他對自己的處境十分不安,民間的情況如果不是親眼目睹就放心不下。
趙匡胤最愛私下拜訪的是謀士趙普的家,而且經常搞突然襲擊,以至於趙普退朝後在家裡都不敢脫下朝服。一天晚上,天降大雪,趙普想這樣的天氣,皇上應該不會來了。正當趙普準備休息時,突然聽到一陣敲門聲和叫喊聲,出門一看,正是太祖立在雪地裡。
趙普慌忙迎拜,請太祖進屋,在房間裡鋪上厚厚的地毯,燒炭煮肉,招待太祖。趙普的妻子也出來為太祖把盞斟酒,太祖親切地稱她為“嫂子”。酒過數巡,趙普才慢慢地裝出很隨便的樣子問,夜深天冷,陛下怎麼還出來。太祖回答說:“吾睡不能著,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來見卿。”趙普才知道如何統一全國的問題已經再次折磨得太祖無法入睡。
不過,趙匡胤的最後一覺一定睡得很香。據說去世那天晚上,趙匡胤與皇弟匡義對飲,喝成爛醉之後,在鼾聲如雷中突發腦溢血而亡。不過當時就有人猜測,其實是皇弟趙匡義在酒中下毒,才導致了趙匡胤的突然去世。
電子書 分享網站
1.趙普的秘密
趙普的一生,是在陰謀中度過的。因此他對保守秘密有著絕對的自信。
某天,他掌握了一個天大的秘密。然而這個秘密實在太荒謬,荒謬到當你說出來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會相信。因此只有永遠地埋藏這個秘密,這個剛剛建立的王朝才會稍顯得正大光明。
同時趙普相信,這個秘密將成為他一生最大的政治資本,讓他享盡榮華富貴。哪怕自己驕縱不法、為所欲為,皇帝也將永遠地寵信他、愛護他、尊重他。
然而趙普錯了,大錯特錯。
那是趙普一手策劃並指揮了陳橋兵變、幫助宋太祖趙匡胤奪取政權的第二年(961),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忽然病重,臨終之際,將太祖和趙普召到病榻前。
趙普感到非常奇怪,杜太后最後想見到的應該是她的兒子趙匡胤、趙光義(趙匡胤當上皇帝后,趙匡義就把名字改成光義,當皇帝后又改成炅)和趙廷美。趙普雖然與太祖家關係極為密切,臨終受命尚屬正常,但令人吃驚的是,當太祖與趙普在杜太后病榻前接受遺命時,杜太后最寵愛的兒子趙光義始終沒有出現。
這種不正常的現象令趙普非常不安,趙普憑直覺認為,皇弟趙光義剛剛離開不久,之前他們進行了長篇談話。
這時杜太后忽然問太祖:“你知道你之所以能坐天下的原因嗎?”
此言一出,趙普立即回想到陳橋兵變後,杜太后的第一反應是“我兒素有大志,今日果然如此”,可見杜太后是推動太祖發動政變的因素之一,這是一位對權力很有興趣的老太太。
太祖這時悲泣著不知應該如何作答。杜太后卻堅持要讓太祖回答,太祖不得不敷衍道:“我之所以能得天下,都是靠祖上和太后的積德。”
面對長子的馬虎眼,杜太后淡淡一笑,嚴肅地說道:“恐怕不是吧。只不過是因為周世宗讓他年幼的孩子當了皇帝,完全不能控制局面,才讓你有了機會。如果周朝有個年長的君主,天下豈是你想奪就能奪的。你和光義都是我所生,等你百歲之後,應該傳位於你的弟弟。天下如此之大,立一位成年的君主才是國家社稷之福啊。”
對於一個在陰謀中成長起來的謀士而言,掌握資訊和意料事情的動向,是把握局面至關重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