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 收小麥(第1/2 頁)
日子過得飛快,轉眼就到了大暑,一年之中最熱的節氣到了,同時這也是小麥成熟的季節。春小麥生長期比較短,下種又比其他作物早,因此最早收割。麥收不同於玉米、高粱其他作物,它的收割要掐時間,既不能過早也不能過晚。早了,麥粒注漿還不夠飽滿,而若是晚了‘就會發生麥粒從麥穗上脫落下來的情況,兒這早晚之間的時間差距,又極短,一天,兩天,也許就錯過了時機。
而手小麥的季節,又最忌下雨。若是麥子成熟,又不能在雨前收割完畢,那麼麥粒就會發芽,影響收成。
所以說到收小麥一定要把握時機。
蘇父連著在地裡看了幾天,終於等到麥子熟了,於是大手一揮。
“麥子熟了,開始割麥子。”
麥子的收割與穀子的收割大同小異,就是用鐮刀,將整顆麥子割下,然後捆做一捆一捆的,運回晾曬的場地。
為了搶收麥子,蘇父請了幾個短工,就連蘇菱的外公,大舅和李叔也來幫忙,整整用了兩天的時間,才將十畝的小麥收割完了。
收割完之後的麥地裡,就只剩下短短的麥茬。蘇母,蘇菱和蘇荷都沒有參加收割麥子,不過她們也沒有閒著。孃兒三個都穿了下地的衣服,頭戴上了草帽,下面將褲腿用綁帶扎得嚴嚴實實的,腳面也裹了,一人手裡提一個籃子,在收過的麥地裡拾麥穗。
十畝地,三人來回拾兩三遍,還叫了李嬸和小草來幫忙。
莊稼種的辛苦,每一粒裡面都包含這莊稼人的汗水和辛勞,所以浪費不得,就是沒讀過書,大字不識一個的那些莊稼人,也懂得這個樸素的道理。因此,經常能再飯桌上聽到大人教訓小孩子,吃飯碗裡不能剩下飯粒。她們不會講大道理,即便講了小孩也不一定聽的懂。
收割完的麥子已經運回了蘇菱家的場院裡開始晾曬。,麥穗也拾了,蘇父又開始重新下地,修整麥茬,準備再種一茬。
麥茬細碎,刨出來之後將上面的土打幹淨,也沒往家裡運。這些麥茬要是做柴禾並不經燒。
所以蘇父乾脆將麥茬晾曬乾燒了,堆在地頭,又運來一些糞肥,在地頭挖了個坑,將麥茬灰到進去,又把糞肥倒進去,澆上水,漚肥,這次小麥的豐收,蘇父也看到了肥料的好處,不用蘇菱說,他自己也會準備肥料了。
十畝地,重新修整了之後,一半用來種大豆,一半用來種了白菜。
將菜種地裡,這在花溪村還是從來沒有過的事,但蘇菱有自己的想法,現在家裡和天悅酒樓正合作著,五畝地的白菜到時能製成酸菜,秋冬蔬菜比較少,就只好種容易長的了,大豆到時能用來發豆芽,還可以做豆腐,要是能研究出豆腐皮又多了一樣菜,這樣天悅酒樓的生意肯定能更上一層樓。
白菜和大豆種完後,麥子晾乾了,就要開始打場了。
將麥子脫粒可以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是和穀子脫粒的方式相同,就是將曬乾的麥穗鋪在實實的地面上,然後用是碾子一圈圈的壓,這碾子很重,人動不了,只好借來騾子和牛拉碾子。
還有一種,則是採用人工摔打的方式,玉處理高粱的方式相同。經過摔打,還有部分麥子留在麥穗上,這就要動手了,當然最好還是要經過是碾子。
兩種方法相輔相成。
經過石碾子一遍遍的壓,那麥粒就從皮子裡面脫了出來。而要將麥粒和這些皮子徹底的分離開來,還要進行一到工序,就是揚場。
經過揚場,還要用簸箕顛,將剩餘的麥皮顛出去,同時還要將一些雜物,比如小石子,小土塊等都挑出去,只剩下乾淨的脫了皮的麥粒,這樣才能裝進袋子裡,存入穀倉。
蘇菱家這一年的麥子算是大豐收了,蘇父特地借了個稱來過稱,沒畝的產量有三百多差不多到四百了,比起以前一兩百斤的產量,這已經算是非常不錯的了。蘇父喜滋滋的摸著那些麥子,就像撫摸自己的小孩一樣。
收好的麥子,全部過了稱,蘇父就將一袋麥子送去了磨坊磨面,一家人都迫不及待的要品嚐自家生產的細糧。
很快,面就磨回來了。白白的面,散發出淡淡的麥香,蘇菱特別的滿意,磨面的時候,她特地吩咐要將面磨得細一點。
面拿回來了,蘇母和蘇荷也圍過來看,看著那細細的白麵,散發著淡淡的麥香,蘇母也是由衷的開心,這是自家種出來的,最主要的是今年是個豐收年,到了來年開春,也不用擔心餓肚子了,她怎麼能不開心呢!
“看起來不錯吧!”蘇父用手捏了一點的白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