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一章 買房了,買房了(第2/3 頁)
有事出去忙了,並沒有陪著他們兄妹來看院子。
兩人就四下打量起來。
這是劉牙儈在縣城幫著尋的一座前店後院的宅院,前面是四間二層臨街的門面房,門面房後面帶著一個大院子。這院子又被一道牆分隔為兩部分,中院沒有正房,兩側廂房分別為倉房、廚房,除此之外還有馬廄,倉房地下還有地窖。而後院,單獨來看,就是一個完整的人家,有正房四間,左右廂房各三間,後面還開有後門,直通外面的小巷。
蘇菱現在所處的,就是中院。
她家託劉牙儈在縣城尋鋪面、宅子,這是劉牙儈幫著尋的一處,蘇菱先在中院看了一圈,又去前面的店面瞧了。這店面臨著的是東街,店面處在街南側。街處在縣城人口密集之處,這店面原來是雜貨鋪,因為店主人有事要回老家,所以急著出兌。
雜貨鋪裡的貨物已經出清,只剩下一些空空的櫃檯。
蘇菱上了二樓,將臨街的窗戶開啟,看到附近房屋密集,街道四通八達,街上人流往來不斷,又問過劉牙儈,這街附近的店鋪都在做什麼買賣時,瞭解到了這是白縣上比較有名的東街,平時客流量也算是比較大的,附近雜貨店有,布店,米店,首飾店等都有,唯獨沒有一個點心店,蘇菱看著就很滿意,原先她計劃這是想要買酒樓的,現在看著店鋪也算不錯,特別是裡面連著的院子,她很是喜歡,酒樓的話還是有機會再買的。
雖然很喜歡這裡,不過,她沒有立刻表態,而是從樓上下來,又去看了後院。見房屋佈局中規中矩,又看屋簷,然後又進屋看屋頂、樑柱等,都是真材實料,也並不老舊,蘇菱這才暗暗地點頭。
那劉牙儈知道是蘇菱做主的,因此十分殷勤,問一答十。
“……貨架子、櫃檯都是現成的,立刻就能開起鋪子來。這屋裡的桌椅,也都是好木頭打的,這樣式在縣城也流行。只要搬了行李來,就能住。……原主人說是奉送,不算錢。”
“這些個我到時不太在意。”蘇菱答道。
蘇菱從屋裡出來,穿過正房和西廂房之間的月洞門。來到屋後。這屋後是個小小的花園,種著幾株臘梅,還有兩棵桃樹。後牆上有青磚門洞,兩扇木門緊緊地鎖著。
“……這臘梅冬天開花,可好看了,跟別的花的香氣還是另一股勁。……桃樹已經能掛果了,明年就有桃子吃。這可不是毛桃,是大蜜桃。”
劉牙儈介紹完花園裡的臘梅和桃樹,又從腰間拿出鑰匙。將後門的鎖開啟,讓蘇菱看。這門外是柳樹井衚衕,兩側住的都是中上等的人家
見院子裡裡外外地看了一遍,蘇菱心裡就有了主意,看向蘇東,兩人對視了一眼,意思不言而喻,對著院子是非常滿意的。
劉牙儈當然也看到了兩人眼神的交流,見他們都滿意,更是費力的吹捧著。
這整座宅院共有房屋二十三間,前店後院,正符合蘇菱心裡所想的要求。
蘇家的家業擴大,蘇東考了春闈之後也會到縣城裡上學,在縣城置辦一處房舍已經成了必須。而且,以後來往府城的時候,在縣城有這樣一所宅院,也方便很多。
而且家裡的東西也是需要銷售出去的,像自己家裡製作的酸菜辣筍之類的,蘇菱一看到這原先是買雜貨的就有了想法,雜貨店她可以保留不便,但是這店面也足夠大,1到時也能分成兩個,一個賣雜貨,一個賣點心,算是兩不誤吧!當然這只是蘇菱目前所想的。
縣城人口多、商業更加發達。交通更加便利。在縣城開鋪面,進一步擴大自家蘇家出產的各類商品的名氣,又為買家提供了便利,那麼銷量自然會增長。
而白縣,只是她們從花溪村向外面的世界邁出的第一步。以後,藉著這第一步、第一個臺階,她們的出產銷售鏈還會擴大到更多、更遠的地方去。
畢竟,只有將銷售發展起來,才能將土地上的出產轉換成流通的貨幣,從而達到富的目的。
兩人都十分中意這座院落,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就相當順利了。劉牙儈很快就將原主人請了來,又請了左右鄰舍來做見證,當即就寫房屋的買賣契約。
這個時候的房屋買賣,和田地買賣類似。一種是私下交易,不經過縣衙,這樣可以省下不少的稅銀。但是如果採用這種方法進行的房屋買賣,一般在買賣契約,也就是房契上只寫明售房的人,以及牙儈和見證人簽字,買房人的姓名並不出現在契約上。
而這個年代,房契是房產的唯一證明檔案。這種方式買賣房屋,任何持有房契的人,就是房屋的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