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三章 欣慰(第2/3 頁)
年也有半個多月了,今年蘇菱打算養殖之後,蘇母也打算著想要養幾頭年豬,所謂的年豬就是在一年開頭的時候捉回來養,到了過年是才殺的豬就是年豬,這些豬可謂是要養足足一年的,所以蘇母就催促蘇父趕緊去抓小豬羔回來養。
對於蘇母提出的要養年豬的事蘇菱也不反對,畢竟過年時候有條件的家裡幾乎都會殺一頭年豬的,以前蘇菱一家連自己都顧不上,有怎麼能養豬,蘇菱穿過來時雖然也是開年沒多久,但是家裡實在是沒錢抓豬來養了,現在倒是有條件了,想養幾頭就養幾頭。
蘇荷對於家裡要養小豬仔的事特備開心。
“好呀,好呀,爹爹趕緊把小豬抓回來,到時我一定會割很多很多的豬草餵它們的。”蘇荷拍著小手叫道。
決定了要養豬,最主要的就是必須的有豬圈,蘇菱不同意將豬養在自家家的院子裡,這是她在聽說蘇母要養豬時提出的唯一一個要求,要知道這個時代的人,豬圈都是在院子裡僻出一角做成的,蘇菱無法忍受自己和一些個牲畜在同一個院子裡,雖然她不反感這些個牲畜,但是能有更好的選擇,她是不會和他們呆一起的,早在當初建這座院子的時候蘇菱就早房子的後面單獨的建了一排屋子過去,這也是當初為了考慮到會養殖雞鴨餓而建的,現在抓小豬回來放在那也剛好合適,那排屋子也是出於下風向處的,就算有異味也不會影響到前面的院子,而且那屋子和前院個得還是挺遠的,中間還隔了了幾排的樹木花草。
為了能今早將小豬抓回來,蘇父帶著侍書幾人將豬圈打掃乾淨,其實也不用怎麼打掃,那些都是新的房子,只是小豬愛拱土,當初修建這個豬圈時,地面蘇菱讓人全都過過青磚的。
蘇父架好平板車,帶著侍書,去河窪子挖土。所謂的河窪子,就是沿河的一片河灘地。那的土質好,有的地段還有細砂。
整整推了兩平板車的土回來,一部分撒在豬圈裡,形成鬆軟的地面,豬最喜歡在這樣的地上打滾。另一部分則是在豬圈一個牆角,將地勢填高,又將土拍實,上面再搭一個簡易的棚子,這是給豬休息、和遮風避雨的。
第二天青石鎮的集上,蘇父就買了兩袋的麥皮回來。還順帶到打石者那裡買了個石頭做成的豬食槽回來。
花溪村裡就有一戶是養豬的。此人名叫張根,和張生是同一個族的。
張根家住在村東頭一個大院子裡,一進大門,撲面就是好大的騾馬糞味。王石榴家養著兩匹大青騾子,馬棚就建在一進門的左邊。與村裡其他人家不同,張根家除了種地,家裡年年都會養母豬,讓母豬生小豬羔賣錢,另外還靠這兩匹大青騾子拉腳掙錢。
馬棚的對過,就是豬圈。不過母豬和小豬羔並不在這豬圈裡。張根家在上房的房簷下,另外準備了一個豬圈,單獨給母豬和小豬羔,因為小豬羔需要精心的照顧。
並不是什麼人都能養母豬,讓母豬生下小豬羔併成活的。張根家能靠著這個掙錢,自然是有不外傳的秘訣。
給母豬和小豬羔準備的豬圈和下面臭烘烘的豬圈和馬棚不同。很乾淨。
“這三頭是嫂子看中的,我們一直給留著。”張根的媳婦迎出來。用樹枝將趴在厚草窩中休息的母豬和幾隻小豬羔都趕了起來,指著其中的三頭道。蘇母早在要開始準備養豬時就來挑豬了,要張根媳婦給她留著,怕其他人也要來買豬羔,因此要早早的定下。
蘇菱就探頭往裡面看,蘇母挑中的三頭小豬羔,一隻是白色的。沒有雜毛,一隻屁股上有一塊小孩巴掌大的灰斑,第三隻是脖子上有兩塊灰斑。母豬是白色,下面豬圈裡有兩頭豬是黑色的。
看這樣子,這幾隻小豬身上的灰斑在長大之後。應該會變成黑色的。蘇菱莫名的想。
“孩子他爹,你看看咋樣。”蘇母就問蘇父。
小豬都不大,身長也就一尺多些,毛很短,能夠很清楚地看見毛下面粉嫩的肉皮。幾隻小豬在張根媳婦手裡的樹枝騷擾下。一邊跑動著,一邊嘴裡發出嗷嗷的叫聲,很有活力的樣子。
“拿點豬食來。”張根就對自己的媳婦道。
張根的媳婦轉身回屋。回來的時候手裡拿著一瓢豬食。倒進豬食槽裡。然後,就用空瓢敲著石槽,嘴裡發出一串嘰裡咕嚕的叫聲。幾隻小豬都跑了過來,擠在食槽邊開始搶食。
“看搶的多歡。嫂子挑的這幾頭,都上食。”張根媳婦說道。
果然。那三隻小豬都很強悍,不僅霸佔了好地勢,吃的也很香。上食,是他們這裡的土語,意思就是能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