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七章 丟臉(求收藏,求評論)(第1/4 頁)
“難道你就能看著你爹自己一個人幹活?”梁氏又說道。
蘇父又被梁氏這一句話給鎮住了,他確實是不能,要說老宅裡他最尊重的就是蘇爺爺了,對於蘇爺爺的話他一向也是聽的,況且現在蘇爺爺的年紀也大了,要讓他看著蘇爺爺那麼辛苦的勞作,他心裡也過意不去,但是家裡的長工確實是走不開,最後他還是挑出來一個長工由他帶領著,每天為老宅幹一頓的活。
梁氏見蘇父確實是說不動,最後雖然只是來了兩人,但是也比沒有的好,也無話可說了。
蘇父回家說了這件事後,蘇母也沒有說什麼,只是小小的蘇荷心疼蘇父剛種了家裡的那麼多地,還要去老宅幫忙種,也提出了要一起去幹活,蘇父也贊同,雖說家裡現在長工僕人都有了,但是孫女孝順爺爺他是不會反對的,有他在,他也不會讓蘇荷吃什麼苦的。
老宅的地,那麼久了都只種了一半,雖然成年勞動力也有幾個,但是沒人牲畜動力,全都要靠人工,所以耕種起來比較慢,最後蘇爺爺不得不將蘇勤也拉出來幫忙幹活,只是馮氏在春耕之後沒兩天也回來了,在孃家她還怕被叫去耕地,所以就躲回家裡來了,只是回來到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看誰都不順眼,甚至和蘇勤也是無話可說,現在還趁機說自己懷孕了,不幫忙幹活,蘇爺爺也不願和這樣的婦道人家一般見識,也沒有強逼這她去,只是自從馮氏回來後,梁氏天天都對她罵罵咧咧的,不是說她吃得多就是說她幹活少,典型的好吃懶做。
為了能快點的幫老宅把地種完,蘇父將家裡的牛也給拉去了。
蘇父拉著牛仔蘇家老宅的地頭停住,蘇荷和那姓陳的長工抱著籃子下了車。蘇父將黃牛從車上解下來,開始套犁杖。陳長工往地裡走了幾步,蹲下身子,抓了一把土。因為剛剛下過透雨的緣故,土壤很溼潤。
這樣溼潤的土壤,是可以直接播種的。用老莊稼把式的話來說,就是老天爺疼人。如果春耕的時候,沒有足夠的雨水,那麼莊稼人就得一桶一桶地往地裡挑水。那種勞動強度,就是一個壯年的勞力,也很難吃得消。
蘇父套好了犁杖,就將牛趕進了地。然後,他將鐵犁尖插進壟的正中,調整好深度,就揮著鞭子,驅趕小牛向前走。
一般用犁杖離地,是需要兩個人的。一個人扶犁,一個人在前面牽著牛馬走。不過也有像蘇父這樣,只用一個人,一邊扶犁同時驅趕牛馬的。這後一種,往往需要一個經驗豐富的好莊稼把式。
蘇父是個好莊稼把式,而且,他們用的是牛。有的犁杖是用騾子、毛驢,甚至用馬來拉著的。牛沒有騾子和馬走的那樣快,但是牛走的穩。所以牛拉的犁杖,對操作者的要求並不高。所以,蘇父可以一個人輕鬆地扶犁和驅趕牛。
看蘇父扶犁將地犁開了,陳長工忙帶著蘇荷隨後跟上。陳長工負責點種,每隔大概一紮長那麼大的距離,就點上兩顆豆種。陳長工時個幹活的老手,點豆子這樣的事對她來說完全不是啥難事,他一手挎著裝豆子種的籃子,一手從籃子裡抓出一把豆子來。垂在壟上,腰微微彎曲,沿著壟溝,就像一腳疊一腳地往前走,豆種子就從他的手裡自動落入犁開的壟內。
每次掉落的都是兩粒。不多不少,間隔也不大不小,就好像拿尺子量過的一樣。
蘇荷拉著蘇朵姐妹則是緊隨在陳長工身後。她們要負責培土。就是兩腳站在壟的兩側,用腳培土將播好豆種子的壟合上。
牛拉犁杖,比人工用鐵鎬刨壟要快上許多。陳長工疊著腳。頭也不抬,緊緊地跟在蘇父的身後,幾個孩子也緊隨陳長工身後。有的時候,蘇父還會稍微放慢速度,讓陳長工能跟上犁杖。這是因為,犁開的壟,暴露在空氣中,土壤裡的水分流失的快。為了儘可能的保有土壤中的水分。保證花生的出苗率,所以犁開的壟要儘快播種並培土合上。
蘇父一條壟犁到頭之後,就會讓牛在地頭歇著,他則快步走回來,一邊點種、一邊培土。
左右的地裡,都有人在幹活。這一大片地,土地很好,很適合種豆子。連著有好幾家,都和老宅一樣,在種豆子。
莊戶人家的小孩,都是要幹活的。
在不遠處的一塊地裡,就有兩個**歲大的小孩,在幫著大人點種。那家的大人在教兩個孩子如何點種之後,還拿出兩根秸稈來,一個孩子給了一根。原來是他們家的大人,怕小孩子掌握不好點種的距離,特別弄了兩根秸稈來,讓兩個孩子可以比照著秸稈的長度,往地裡面放豆種。
蘇荷看著很有記憶,她沒有點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