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部分(第3/4 頁)
取出金箍棒迎敵。
兩人方才交上手,就聽沙僧那邊叫道:“大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
悟空凝神接戰,聞言略一分神,被佔了上風,同時也看到師父被一黑漆漆的妖精裹挾著駕狂風而去,那妖精哈哈大笑,飛沙走石,眨眼便不見蹤跡,去得好快!
而八戒和沙僧正苦戰第三位妖精,以二敵一竟也佔不到半點上風。
“三弟,唐僧已經捉住,咱們回去開唐僧肉宴會吧。”
闢塵開山斧架開金箍棒,棄了悟空,抽身離去,那被稱為三弟的妖精說了句:“走!”亦跳出戰圈。
那三妖來勢行雲,去如流水,個個實力恐怖絕倫,當著他們師兄弟三人的面劫走師父,猶如探囊取物,這等奇恥大辱還是取經以來頭一遭。
悟空面色空前凝重,喃喃自語道:“這三位到底是何方妖孽?”
第522章 郭大路三擒孫行者!
西天取經走到這裡基本到了尾聲,悟空對此其實是心中有數的,且有關西行路上的災劫,他也心知肚明,他可能不知道一路上到底要經歷多少劫難,但對大佬佈局的整個流程絕對門清,也正因如此,他才對取經一事有了“步步該災,處處有難”的評價,遇到某些明明可以強行阻止的災劫,他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其發生。
因為他篤定,這些災難只是設局人設定的關卡,根本目的在考驗唐三藏,並不會真的害了他性命,而有可能危及到唐三藏性命的如白骨精、豹子精等土著妖精,要麼實力一般,顧忌多,抓住唐僧一時半會也不敢吃,要麼根本沒有動手的機會就直接殞命於孫悟空的金箍棒下。
當初在人間世時,經常吐槽孫悟空愛搬救兵,愛炫人脈,好像自己總搞不定那些妖怪,實力和大鬧天宮時有明顯出入……現在來看,悟空那些行為跟實力並無多大關係,也不是郭大路以前以為的因為被鎮壓五百年,因為戴緊箍咒影響了狀態,而是有別的更重要的原因。
首先從他個人角度而言,搬救兵一方面可以體現自己的路子野,等於向三界宣告老孫我哪哪都有人,那些暗地裡想給老孫下套的都注意著點;另一方面順帶刷一刷存在感,各個地方混個臉熟。
其次從大局觀角度來說,取經這件事牽扯麵廣泛,意義深遠,幾方大佬想趁這個機會做個“調研”,看看都有哪些人有興趣參與進來,哪些人在關注,以及哪些人在搗亂。
最後則是有關人情,這點在人間世已被反覆討論了一百遍——有背景的妖怪都不會被打死,作惡之後被主人帶走,沒背景的則聽天由命,這話反過來說就是,孫悟空即使能輕易幹掉那些妖怪,他也不可能盡力,真的提著金箍棒一路打殺到靈山,三界的大佬們能被他得罪一大半。
然而不論是從個人角度,從大局立場還是從人情方面來看,取經小隊至今沒有遇到過哪個妖精如此野蠻地劫走唐僧,一次都沒有。
一路行來,有用障眼法變化成弱者博取唐僧同情心的,有設陷阱引誘唐僧跳進去的,有公開示愛想強行反推御弟哥哥的,有設計引開唐僧三個徒弟再將唐僧攝走的,有事先用計困住悟空再動手搶人的……
各種各樣的手段都遇到過,唯獨沒有遇到過哪個妖怪敢如此囂張地攔住他們去路,什麼多餘的手段都沒用,就那麼簡單粗暴地動手把唐僧帶走,什麼齊天大聖、天蓬元帥、捲簾大將,都沒有在怕的。
孫悟空自學藝以來,經歷大戰小戰無數,對敵我形勢的判斷往往能直達本源,剛才那番交鋒給了他一種十分不祥的感覺,那三魔的肆無忌憚等於是在說:“唐僧肉我們吃定了,不怕你們報復。”
實際上,那三魔能那般來去自如,本身已說明了很多問題。
“怎麼辦,大師兄?”
豬八戒和沙僧滿臉惶然,習慣性地把希望寄託在大師兄身上,而且相比於以前的著慌,這次又多了一份措手不及和惘然不解。
他們兩一個代表天庭一個代表瑤池,暗地裡其實掌握著不少的秘密,對取經整件事也有大致概念,惟其如此,對剛才的那個突發情況才會更加憂慮。
就好像故事突然偏離主幹道,或者說劇本拿錯。
孫悟空道:“先要打探清楚這方都有哪些妖精,然後再謀救人。”
沙僧語氣凝重,道:“剛才聽到他們說,要回去開什麼唐僧肉宴會……他們會不會……”
孫悟空搖搖頭,忽而從耳中取出金箍棒朝地上一砸,喚出這方地界的土地爺。
土地爺當然知道青龍山玄英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