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頁)
看,不能說不對,興許皇帝也是支援的,畢竟皇家的最嫡系遭受了不公平待遇,但太猛了一點,也過狠了一點。另有一個費揚古事件,也是被他搞得人頭落地的。鰲拜與出身正白旗的內大臣費揚古(可能還有黃白旗相爭的因素)素有積怨,便尋機將人家父子全乾了,還把籍沒的財產全賜給了自己的親弟弟都統穆裡瑪。權爭流血殺人,史上皆如此也,也不必專苛責於鰲拜一人,但他此做派,也確實夠烈的。
鰲拜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史上對他歪曲太多,已很難看清真相,是否就是蠻橫粗暴,好勇鬥狠,乃至飛揚跋扈呢?還真不好說。大清前期滿洲貴族中基本都是萬刀叢中滾過來的,非獨他鰲拜一人,似也不能僅從打過多少仗來判斷他的性格,*的狠辣當然也不能與蠻橫粗暴畫等號,不過多少還是能從這些事件中,看出他應是一個剛猛兇悍,且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人。
應該還是性格問題,讓他在與聖上相處時,不是一個乖巧溫順的人。加上自己的聲望和年齡,面對一個小毛孩,雖是皇上,多少還是有一點不把他放在眼裡的;又兼實際首輔之位,有國之重任心繫在肩之責,一來二去,與康熙的矛盾自然就出來了。
康大帝在這方面可不像他的老爸,即便多爾袞逝世,也未能完全擺脫勳舊重臣的羈絆。康熙不會,性格決定命運,只有高高在上、乾綱獨斷才符合他的秉性。不要說權臣,就是像魏徵這樣的,擒鰲拜後的五十多年裡出現過嗎?NO!他的手下從此只有奴才!決策時的表現更是如此,幾年後盲目獨斷引發三藩之亂,便是很好的例證(見《大帝卷?三藩篇》)。鰲拜的命運已然註定,除非他自己激流勇退,否則被幹倒是遲早的事,可他沒有,也許以他的思維,這一層根本就沒有想到過。
康熙已經暗中準備拿下他了,很多記載繪聲繪色地講了這一點,極為高超,也極富戲劇性。康大帝年少便露偉帝王之才具,面對掌控帝國的權臣種種謀叛跡象,泰然自若,紋絲不亂,暗中周密部署,巧妙安排,來了一場智鬥。
他精心挑選出一批年輕力壯的侍衛,都是滿洲貴族子弟(其他人也沒資格當)出身,天天相聚玩滿人的摔跤遊戲布庫。據說既強健了體魄,做好了準備,又讓對手感到皇帝的不學無術,只知貪玩,受到麻痺,放鬆了警惕,以至經常在宮中進出,卻不再有絲毫的戒心。
就這樣,到了康熙八年(1669)的五月十六日,時機終於成熟啦,待鰲拜進宮時,康熙一個眼神,眾侍衛們一擁而上,迅速擒住了他,來個五花大綁,關入監獄,他的一幫親信隨後也全被拿下,還有與他穿一條褲子的遏必隆。
照官方記載,鰲拜都想謀反了,還不是萬惡滔天,理應處死,但其認罪態度較好,皇上親審他時,又打了感情牌,突然揭開衣服,露出帶有累累傷痕的身體,這是為大清事業多少次拼殺疆場留下的呀,有些還是當年救皇上祖父皇太極時的歷史見證。充滿仁愛的康大帝萌生憐憫之心,放了他一馬,由死刑改為終身監禁,最後死在獄中。據說是他死黨的九人可沒那麼好運了,全被處死,遏必隆倒是很幸運,保住了性命,很快又以公爵的身份宿衛內廷。
擒住鰲拜為哪般(2)
有意思的是,鰲拜,這個歷史上從此被定性為十惡不赦的亂臣賊子,又在康熙五十二年,早已一命歸天時,運道再次轉過來,被追賜了名號,由子孫世襲,跟*也差不多了。有點搞不懂,是康大帝仁義為懷?也不完全能講得通。歷朝歷代對想起義的人,一般可沒那麼心慈手軟過,難道其中掩藏著什麼大秘密?沒有新的證據出來,誰也不能亂說啊,但疑問還是抹不去的,不僅如此,還有太多太多。
就說鰲拜被擒,真如真相記載的那樣,黨羽遍朝堂、又掌控軍隊的虎視眈眈的大權臣,就被看似高明實則兒戲的方式拿下了?事後還沒有一絲動靜,他的人呢?史上權臣被幹倒的不少,能有這麼輕鬆的,恐怕沒有吧?康熙又創造了一個記錄,問題是可信度有多少?有的記載裡還說,康熙為確保大事成功,派親信控制了京師的衛戍權,就更加可笑了,既然軍隊你想控制就控制了,還談什麼人家專權呢?
其實以上所用布庫方式,就連極盡捧康之能事的《聖祖實錄》,幾千裡之外乾的事,甚至包括其中的細節,只要是好的,都能將它安到康大帝頭上,怎麼就這一次,小小年紀便能制、編、導、演齊把抓的一場漂亮大戲,卻被疏忽,只記載了短短十三字的一句話呢?“命議政王等拏問輔臣公鰲拜等”,這裡面有布庫少年的事嗎?好像明明說的是議政王等拿問吧?想來上面那種充滿戲劇性的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