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西德里烏斯國王力量枯竭,向他投降;直到他那個眾望所歸的兒子阿達爾吉斯被迫不僅從本國,而且從義大利逃走;直到他使羅馬人收回被劫奪的一切;直到他擊潰了正圖謀起事的弗裡烏利公國長官赫魯奧德高蘇斯;最後,直到他把整個義大利置於自己的統治下,讓他的兒子丕平④做了所征服領土的國王為止。如果不是因為我目前的寫作乃是為了描寫查理的生活情況,而不是編錄他所進行的戰爭中的事件的話,那我一定會在這裡描繪一下翻越阿爾卑斯山的困難,刻劃一下法蘭克人穿過那杳無人跡的山脊、高聳入雲的岩石、峻嶒尖削的崖壁的巨大困境了。這場戰爭的總的結局是義大利的征服,德西德里烏斯國王的流放和終生放逐,他的兒子阿達爾吉斯的被逐出義大利,權力從倫巴德人國王的手裡被奪回,並交還羅馬教會的主宰哈德良。
①773—774年。——譯者
②丕平進攻倫巴德人凡兩次,時為754和756年。——譯者
③海斯圖爾夫已於756年死去,此時查理的對手是德西德里烏斯。——譯者
④查理的次子,皇后希爾迪加爾德所生,於810年先查理而死。見本書第18、19節。——譯者
七 這場戰爭結束以後,沉寂一時的薩克森戰爭①重新爆發了。沒有一次戰爭比薩克森戰爭更持久、更殘酷,沒有一次戰爭需要法蘭克人付出更大的力量。因為薩克森人同住在日耳曼地方的大多數種族一樣,生性兇暴,崇信鬼神,敵視我們的宗教,他們並不認為破壞和違犯上帝的法和人的法律是一種恥辱。另外也有一些原因可以隨時引起騷亂。因為除了在少數地方有茂密森林和綿亙山脈阻隔,明確地劃分了疆界以外,雙方的領土差不多處處都在空曠的平原上毗連;每一邊都經常發生殺害、搶劫、放火的事件。法蘭克人被這些事情激怒了,他們竟至認為不能再滿足於報復,而應該向他們公開宣戰。
①薩克森戰爭在查理所進行的全部戰爭中佔首要地位。由於薩克森人堅決抵抗,使法蘭克人耗費了極大的力量。戰爭曠日持久,延續三十餘年(772至804年)。——譯者
於是戰爭開始,一直延續了三十年,雙方交戰至為激烈,但是薩克森人的損失比法蘭克人為重。假如不是薩克森人背信棄義,戰爭或許結束得早一些。不知道有多少次他們承認自己失敗,向查理國王懇求歸降,不知道有多少次他們答應遵從他的命令,馬上交出了應交的人質,接納了派去的使臣。有時候他們是這樣地畏怯和懾服,乃至答應放棄崇拜魔鬼,願意信奉基督教。但是他們雖然有時候打算聽從他的命令,卻總是急於破壞諾言。因此沒有法子知道他們究竟會這樣做,還是會那樣做,因為戰爭開始以來,他們幾乎沒有一年不是又作許諾又背約食言的。
但是國王高度的勇敢和堅定的意志不會為順境和逆境動搖,不會被他們的反覆無常制服,不會使他迫於疲憊而中止他的事業。他從來不允許這類冒犯的人不受懲罰。他或者是親自率領一支軍隊,或者是派遣伯爵率領,去懲戒他們的背信棄義,並加以適當的處罰。因此最後當所有曾經抵抗過的人都被打敗,並且歸他統治的時候,他把易北河兩岸的一萬居民,連同他們的妻子和兒女,分成多批,移殖到日耳曼和高盧各處。這場延續這麼多年的戰爭最後以薩克森人接受國王提出的條件而結束:他們應該放棄崇奉魔鬼,拋棄本族的宗教儀式,接受基督教的聖禮,同法蘭克人融合為一個民族。
八 雖然這場戰爭延續了這麼多年,他親自同敵人交戰不過兩次——一次是在德特莫爾德地方的奧斯寧山附近;另一次是在哈薩河畔,①——這兩次戰役發生在同一個月內,其間只隔數天。敵人在這兩場戰役裡被打得大敗懾服,以至他們後來再也不敢向國王挑戰,而且除非在有利地形的掩護下,也不敢抵抗他的攻擊了。
①在奧斯納布呂克附近。——英譯者
在這次戰爭裡,法蘭克人和薩克森人雙方都有許多出身高貴和職位顯要的人陣亡,但是戰爭終於在第三十三年停止了。當時在世界各地所爆發的反對法蘭克人的戰爭是這樣頻繁,這樣嚴重,而國王又以這樣的技巧來指揮作戰,以致觀察家有理由懷疑究竟是他的不畏艱辛,還是他的鴻運更值得令人欽羨。義大利戰爭比薩克森戰爭早兩年即行開始,雖然戰事從未間斷,但是他在世界任何地方的事業卻沒有因而中輟,而且無論在哪一次戰爭裡,儘管條件艱苦,也從未訂過停戰協定。因為這位國王,這位在當時統治世界各國的諸王中最英明、最高尚的國王,從不因為所需要付出的辛勞而拒絕承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