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第3/4 頁)
7師的山炮象拔橛子一樣一個個的消滅掉。甚至有些膽子比較大的炮兵將火炮推到距離日軍陣地直線不過三四百米的距離,將這些日式41式山炮當成直瞄火炮使用。儘管第2大隊計程車兵為了保命在修工事時很是認真,但只用泥土修建的工事在怎麼堅固也抵不住一發75毫米口徑的山炮彈直接命中。倒不是他們不想將工事修的堅固點,可惜他們被圍的地方連超過巴掌大的石頭都找不到,周圍的制高點又都被中**隊牢牢的佔據住,這些士兵沒有能力恐怕也是不願意去想辦法攻佔一個制高點,只能在這塊丘陵地帶的小平原上捱打。被炮彈直接摧毀的工事裡的日軍死傷慘重,這中間就包括了那位捨命不捨財的大隊長閣下。小川行二的掩體直接被一發直射的75毫米山炮炮彈和兩發82迫擊炮彈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命中,中了頭彩的小川少佐象屁股上被插了火箭一樣,炸起了足有五六米高,不過有人說至少也有九十米高。這個問題在第2大隊活下來計程車兵中一直爭論到戰爭結束,他們離開贛南那個劉家輝特地為了安置這些日軍戰俘而開的鎢礦。
看著自己大隊長被炮彈炸上了天的日軍官兵好不容易盼到新77師炮火停了下來後,還沒有等他們緩過勁來,在攻擊那個村莊時遭遇到的恐怖武器的那種沉悶又奇怪的聲音又想了起來。生怕這些已經陷入死地的日軍會拼命抵抗,也為了有效的減少自己部隊的傷亡,張恩華在將炮兵調過來的同時,將全師所有高射機槍也全部運動過來,就等炮擊結束後,與平射炮一起在徹底的問候一下這些日軍。在高射機槍開火的同時炮兵的炮擊行動也結束了,這些炮兵打的是興高采烈,這次炮擊張恩華難得的批准了每門火炮可以打三十發炮彈,讓這些士兵打的極為過癮。要知道11軍的炮兵在日常訓練中每門炮也不過一年才五發的實彈射擊的機會,就是平常作戰也不過每次才打個一二十發。沒有辦法國內的炮彈產量遠遠跟不上消耗量,在沒有這次在南昌發大財前,11軍所使用的炮彈有一多半或是高價私下購買的或是用繳獲的武器裝備從別的部隊換的。畢竟11軍的火炮中除了軍委會在新77師成立時給配備的12門蘇制M1902式野炮外,其他火炮決大部分是繳獲的日製野山炮,儘管這些火炮的炮彈國內也正生產,但那點可憐的產量主要還要維持軍委會那幾個直屬除了裝備少數德式火炮外基本上裝備的都是戰前仿製或購買的日式火炮的炮兵團使用,剩下的在一平均分配,論到每個軍就沒有多少了。雖然這些炮彈只分給中央軍部隊,但平均下來一個軍每年只能論到那麼可憐的一點,別說日常訓練了,就是想要打一場規模稍微大一點的戰役都不可能。
不過南昌一戰發了大財的劉家輝的11軍現在的情況要好的多,他的炮兵可以達到每次作戰配備六十發的標準,這個標準別說在其他部隊,就是那幾個軍委會直屬炮兵團和第5軍74軍這種王牌部隊也沒有這個配置。儘管劉家輝現在財大氣粗,但他也一再向部隊強調炮彈要省著點用,11軍所有炮兵在日常訓練中都是按照劉家輝在後世瞭解到的以槍代炮。要是他看見張恩華只對付日軍一個大隊的兵力就這麼浪費這些寶貴的炮彈話,他不狠罵張恩華一頓敗家子才怪。
剛從新77師炮擊中清醒過來的第2大隊殘餘部隊,在又見到對面中**隊使用的那種讓他們終身難忘的恐怖武器後,抵抗下去的決心已經完全崩潰了。特別是在已經作戰半天了才看見航空兵派來的兩架支援飛機,被對面的中**隊一陣高射炮火趕跑,而自己的援軍卻遲遲不見蹤影后,第2大隊剩下的唯二中隊長一合計,既然大隊長閣下已經英勇戰死,在抵抗下去已經沒有任何意義,畢竟現在保命才是第一位的。兩個中隊長在合計半天后下了一個被這些日軍日後稱之為偉大的也是讓日軍從上到下目瞪口呆的決定,馬上投降。不過這兩個人雖然已經下了決定,但二人還是決定再來一次在日軍中罕見的軍事民主,將這個高難問題交由全體目前還未戰死,但是等一會就不知道了還活著計程車兵決定。結果這些把生命看的遠遠高於軍人榮譽和對天皇效忠計程車兵們,除了五個人以外,毫無例外的全部舉手,一至決定馬上投降。在他們看來戰死才是愚蠢的表現,能活下去幹嗎不活下去。
做出決定後,這些日軍馬上採取了行動。因為缺少白旗,一個本身就已經跑的渾身上下只剩下一塊兜檔布計程車兵慷慨將這塊全身上下僅剩下的布捐獻了出來。於是一塊白中帶黃的克難式白旗就這麼的誕生了。
張恩華在望遠鏡中看到一直沒有出現任何抵抗的日軍陣地上突然伸出了一支掛著白布的38式步槍生怕他們看不見似的正在使勁的搖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