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1/4 頁)
“偉大?”
廣澤點點頭,指向北山的方向。
“寺院就位於北山的半山腰,兼正位於西山,尾崎家則在寺院和兼正之間。你有沒有注意到室井家、兼正家以及尾崎家的標高有所落差?寺院在最高的地方,醫院則是三家當中最低的,其實這就代表了這三個家族在村子裡的地位差別。”
“真的嗎?”訝異的結城不由得睜大雙眼。
“醫院的地位怎麼會比不上寺院?對於全體村民來說,醫院可是掌握了大家的健康呢。”
“這是大家根深蒂固的觀念,改也改不了。外場原本是寺院的領地,後來伐木業者才開闢了這個外場村。為了方便定居於此的伐木業者與寺方溝通協調,總本山才在這裡設定了一個分院當作視窗。寺院分配的時候,這一帶的土地才從總本山獨立出來,成為寺院的寺產,所以嚴格來說,每一個村民的土地其實都是跟寺院租借的,若沒有寺院的許可,村民死了之後還會找不到地方下葬。以前的寺院掌管全村的戶籍資料,村民的生活全都掌握在寺院的手上。”
“原來如此。”
“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必須接受寺院的安排。別看現在的寺院沒管那麼多了,以前可是喊水結凍的狠角色,只要住持說一句話,底下沒有人敢表示一件。至於兼正家則是類似二房東的角色,向寺院承租所有的土地之後,再分租給其他村民。哪戶人家分配多少面積的田地。多少面積的山坡地,這些都是兼正的工作。若是村民沒錢承租土地,還可以辦理分期付款,以每年的收成的穀物來償還。”
“所以寺院最偉大,兼正次之,他們都是得罪不起的大戶人家。”
廣澤露出微笑。
“沒錯,就是這麼回事。厲害的地方還不止如此,外場直到近幾年,還流傳著所謂外場互助會的制度。”
“外場互助會……是我們在日本史上讀過的那種互助會嗎?”
“正是如此,兼正就是互助會的會頭。互助會出面向寺院承租土地,然後再由擔任會頭的兼正分配給村民,連租金都是以分配的方式推行。每年代表互助會想寺院交涉承租土地的價碼,這也是兼正的工作。”
“交涉價碼?難道是殺價?”
“沒錯。兼正是互助會的會頭,當然是站在村民這邊說話。價碼敲定之後,兼正就負責向村民徵收租金,然後送交寺院,寺院會將租金的一部分提撥出來,當成村子的預備金。”
“預備金?”
“當村子發生天災,或是打算進行土木建設的時候,寺院就將這筆預備金無息借貸給互助會,當作是一種回饋。之後互助會再向村民募集所謂的報恩金,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按月償還寺院。國道下方不是有座堤壩嗎?那座供應農業用水的堤壩就是江戶時期利用預備金建成的。”
“真不敢相信。”
“因此村民對寺院和兼正除了敬畏有加之外,還多了一份感恩。沒有寺院和兼正的付出,就沒有今天這個村子。當初動用預備金設立醫院,請尾崎醫生前來駐診的,也是寺院和兼正,那時溝邊町連一家醫院也沒有呢。寺院不能直接租借土地給村民,而兼正就扮演著寺院與村民之間的橋樑,協助村民與寺院保持良好的關係。這也是外場村得以成立的關鍵原因。因此村子裡的人至今扔對寺院和兼正抱持著一份尊崇。”
“原來如此。”
“三巨頭的影響力雖然今非昔比,不過公民館還是三巨頭共同成立的,而且外場校區的行政命令都是由區長會以及三巨頭制定執行,他們依然是村子的領導中心,只不過三巨頭當中的兼正已經式微,原本的位置被田安本家所取代。”
“哦?”
“以前的三巨頭是室井、兼正和尾崎,擔任村長的兼正負責凝聚村議會的共識,然後就議會的決議與其他兩家進行三邊會談。村長一票,室井和尾崎家也各一票。村長對議會的決議當然是投贊成票,因此其他兩家只要有其中一家也投贊成票,決議就算透過。不過若室井和尾崎家都投反對票,決議就遭到否決,必須送回議會重新討論。基本上村子的行政都是採用這種制度,不過絕大多數的時候,都會實現協商妥當,不會逕付表決就是了。現在區長會取代當年村議會的位置,名稱雖然不同,制度卻延續了下來,最後還是由三巨頭進行表決。如今兼正已經不在村子裡了,區長會會長的職位就由現任村長田安家與室井家以及尾崎家暫代。兼正原本就是村民代表,對這種安排自然不會有異議。”
“完全承襲當年互助會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