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眾兵紛紛逃散,越阡渡陌,一霎時跑得只剩下了黃興一人。“
這一段只有200多字,卻將降兵的不聽指揮,黃克強的無奈寫得淋漓盡致,為起義最後的失敗埋下了伏筆。我初看時,感覺這段故事簡直就像一幅水墨畫或者一幅漫畫,美不可言,但後邊的故事接踵而來,讓我沒有喘口氣仔細欣賞這漫畫的時間,到看第二遍時,我才有時間慢慢的品味。
再舉一段例子:
榮祿被授為直隸總督兼戶部尚書,故要於上任前謝恩。他對康有為一向看不起,這時見了,便微笑著挖苦道:“大才子要變法,但一眾大臣俱是守舊派,眾百姓也全是愚民,你卻如何變呢?”
康有為正色說:“廢八股,興學堂,以開民智,人民自能理解變法的好處。”
榮祿怪笑道:“孔聖人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是聖人之徒,竟要開民智,這不是和聖人作對嗎?”
康有為說:“聖人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開民智正是聖人遺訓,有什麼不對?”
榮祿想不到康有為的文才竟敏捷至此,隨口便將孔子的話篡改了,一時之間也想不出來什麼話來反駁,便嘻嘻一笑,說:“佩服佩服,不愧是才子。”然後出門乘轎去了。
這一段也是200多字,但榮祿的音容笑貌、康有為的機智多才全都活靈活現的出來了。這讓我想起了歸有光的“寒花葬志”:年十歲,垂雙鬟,曳深綠布裳。一日,天寒,〔艹熱〕火煮荸薺熟,婢削之盈甌;餘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與。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飯,即飯,目眶冉冉動。只短短几十個字就將一個小丫環的形象寫得栩栩如生。我想,看過“寒花葬志”的人,一定會對《黃花賦》的敘事風格和技巧大加讚賞,不會因其故事的濃度太大而斥之為歷史。
《黃花賦》中每一段故事都精彩,可惜每一段故事都沒有名字,我建議作者想辦法給每段故事都弄一個名字,這樣的話這些故事就比較醒目而且也能相對的獨立了。《三國演義》中的好多故事只所以為人所津津樂道,恐怕和每段故事都有一個名字有很大的關係。比如“張飛挑燈戰馬超”,“青梅煮酒論英雄”等等,《黃花賦》中的“黃興打虎”、“趙聲舞劍”、“胡瑛坐牢”、“蘇曼殊海吃海喝”等故事也有趣得利害,但這些故事在章目中沒有反映出來,很不利於讀者記住,當然也不利於流傳。
三。《黃花賦》的語言
編輯樊東屏先生說《黃花賦》“有文言文的韻味,但又是白話”,我很贊成這句話。不過我更贊成江湖痴客的話,他認為《黃花賦》的語言明顯受到了《莊子》《國語》《國策》等的影響,我感覺他說得更準確一些。
我舉幾個例子:
孫文乘船回國的訊息傳來,胡漢民大喜,遂與廖仲愷乘兵艦出珠江口,迎孫文於海上,問他:“先生將何往?”
孫文振衣上艦,揮手遙指北方,說:“各省獨立卻群龍無首,我將北上滬寧組織政府,然後整兵經武,以伐滿清。”
這一段是武昌起義勝利後關於孫文回國的描寫,場面空闊無比,而孫文“振衣上艦”四個字,簡直讓我感覺孫文是飛上艦的,這種筆力氣勢和莊子的逍遙遊非常相似,當然,細察之下,這種筆力氣勢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
我的愚見,《黃花賦》受《國語》《國策》影響的地方只限於書中言語交鋒的地方,比如“還招白頭翁,長袖苦周旋”這一章中李鴻章和洋人談判的描寫,不過這一章不是很典型,雖受影響,卻痕跡不重。汪精衛說服袁世凱這一段卻痕跡重得很,十分典型:
袁克定帶汪精衛到錫拉衚衕家中。在密室內,汪精衛以晚輩身份拜見袁世凱,口稱“伯父”。袁克定在一旁介紹說:“爸爸,我與兆明意氣相投,已結為異姓兄弟了。”
袁世凱驚訝不已,讚歎道:“吾兒高攀了,有汪先生如此益友,你將一生受益無窮。”
汪精衛連忙遜謝。袁世凱雙手按汪精衛坐在自己的對面,吩咐斟茶拿糖果,十分的熱情。
袁克定說:“爸爸,兆明有肺腑之言欲講,願您撥冗垂聽,方不負兆明來京之意。”
袁世凱忙說:“好,好。願汪先生有以教我。我雖做著這個內閣總理,但國事維艱,內有挈肘的權貴,外有昌共和的黨人,我在中間誰也得罪不起,自感才薄力小,難以致太平天下於萬民,內心常自焦慮憂愁。兆明大才,必能使我茅塞頓開,明見天下大勢。”
汪精衛拱手說:“不敢。兆明雖然不才,但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