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第1/4 頁)
怕寥寥可數。我幾乎可說吃洋麵包長大的,若說我不擁護民主共和,連我自己也不相信。”
原來唐紹儀在十二歲即往美國留學,是當時清政府最早選派的留美幼童之一,在當時的中國,像他這樣從小即系統接受西方教育薰陶的人,的確不多,所以唐紹儀自信自己對民主共和最有感悟。
趙風昌點了點頭,說:“我相信唐兄的話,但不知唐兄對孫文孫大總統看法如何?”
唐紹儀肅容說:“孫總統回國後,我在上海謁見過他一次,後在南京總統府,又拜見過他一次。孫總統為人直率真誠,大義凜然,風采照人,對共和理想的執著追求,放眼國中,也僅此一人而已。兄弟對他是十分欽佩敬仰的。”
趙風昌大笑起來,說:“孫先生的確英姿勃勃,儀表不俗,他幾十年致力於共和的夢想,屢遭挫折,而決不放棄,其毅力與執著,皆是國人的風範。”
這時汪精衛不高興了,說:“趙兄,如何調和南北雙方,才是我們急需商量的事。至於孫總統的英風大義,我等閒下來再緩議如何?”
趙風昌轉頭看了看汪精衛,笑道:“兆明兄一心為了南北和平,佩服佩服。不過我已經想了一個調和南北的法子,但不知唐兄肯不肯按我說的辦?”
一直沒說話的張謇忙說:“什麼法子,快說出來。只要能達致國家統一、天下太平,唐兄想來一定會支援的。”
伍廷芳汪精衛也催促快說。唐紹儀瞪大了眼,目視趙風昌,等待他說出下文。
趙風昌慢悠悠說道:“我的辦法也很簡單。孫先生堅持要同盟會人出任總理,袁公卻矚意於唐兄,如果讓唐兄就勢入了同盟會,南北雙方的要求不就同時滿足了嗎?”
汪精衛、張謇一驚,感覺此法實在異想天開、大膽至極,忙說:“此法能行?”
趙風昌不說話,只用眼看唐紹儀。唐紹儀默然半晌,終於說:“此事只要孫、袁二公沒有意見,我倒是願入同盟會。同盟會欲以民主共和而致國家富強,這一點和我的許多想法是相通的。”
汪精衛、張謇及伍廷芳大喜,一齊歡呼起來。於是這幾人忙分頭聯絡孫文、黃興與袁世凱等,經過一番商量斡旋,孫文、黃興及袁世凱終於同意了這個方案。當下唐紹儀在汪精衛的陪同下,直赴南京覲見孫文。黃興喜歡唐紹儀的人才,高興下拉了蔡元培一起做介紹人,孫文親自主持儀式,唐紹儀恭謹起誓,按程式加入了同盟會。
南北方統一的一切障礙都消除了。二月十二日,北京的隆裕太后召集御前會議宣佈退位,還下懿旨讓進宮與會的眾王公、大臣都免了跪拜之禮。袁世凱仍以養病為由不出家門,卻指派胡惟德代替自己接受退位詔書。
這一天北京城主要大街上密佈軍警,紫禁城的四周更是崗哨林立,以防宗社黨成員突然殺出來搗亂,破壞退位大事。
黎明時分,載灃、善耆等王公、梁士怡、趙秉鈞等大臣就絡繹入宮,進入太和殿。眾人排成兩行,恭恭敬敬向上坐的隆裕太后及溥儀皇上行三鞠躬禮。隆裕臉色蒼白,神清淒涼,很不自然的點點頭,作為還禮。
七四 長纓拂拂,蒼龍笑臥(2)
胡惟德上前一步,躬身奏道:“秉太后,總理袁世凱受驚之後身體一直欠安,未能親來見駕,命臣代他向太后與皇上請安。”
隆裕點點頭,說聲“是。”然後呆呆的望著前方,半天不吭一聲。
大殿內一片寂靜,眾王公大臣肅容伺立,沒有一個人說話,氣氛壓抑陰冷,弄得每個人心頭沉甸甸的,亡國的那種悽慘味道似乎在四周一個勁的迴旋。
好半天后,隆裕彷彿恢復了知覺,她悠悠嘆了口氣,手拿退位詔書,儘量用平靜的語氣說道:“天下紛亂,人心思變,袁世凱世受國恩,將如此的局面應付到今天,也算很難得了,為國家為皇室都出了不少的力,如今議和以共和統一南北,還承諾優待皇室,這也不容易了。”說到這兒,隆裕停頓了一下,努力調整自己的情緒。
大殿內眾臣都不吭聲;靜等隆裕的下文。
過了一會,隆裕咳嗽了一聲,又繼續說道:“哀家和皇上為了全國的百姓能早一天遂其心願,國家早一天統一,大家都享太平不打仗,所以決定按議和的條件,今天就把大權交出來。”隆裕說完交權的話,抬高了聲音叫道:“胡惟德——”
胡惟德急忙應聲,上前一步。隆裕右手持詔書示意,小德張即上前雙手接了,走上前去遞向胡惟德。胡惟德恭恭敬敬雙手接過詔書,捧在手中。
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