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1/4 頁)
老官們大吃一驚,沒想到太后的口氣這麼硬,這下不敢放肆了,發一通牢騷,嘴裡嘟嘟嚷嚷,相互扶攜著又回去了。
不過,給京中的大衙門、地方督府撫府等處下的裁冗員的任務卻難以完成,這是個得罪人的差事,並且那個人也不認為自己是冗員,各堂官、督撫怕出亂子,也不願得罪人,事情就拖下來了。光緒嚴旨催促,且限定了時間,下詔說若倒時完不成裁冗任務,將嚴懲不貸、決不姑息!眾尚書、督撫有的惶恐不安,怕到時完不成任務被革職,因而極其緊張,有的卻大大咧咧毫不在乎,說:“反正大家都完不成任務,我看你到時如何的嚴懲不貸。”
總理衙門的大臣張蔭恆就來找康有為商量,請他勸皇帝不要裁冗員了,不然很可能出亂子。張蔭恆是帝黨人物,他對變法總體是很支援的,但他知道裁人之事最是難辦,從龐大的衙門之中去掉一個人,有時比揹走一座山還難。為公事而得罪人的事國人最是忌諱,大家都拖著不辦,皇帝卻怎樣下臺階收場呢?但皇上正在盛怒中,他不敢這樣去對皇上說,於是就來找康有為。康有為也感裁人的事棘手,就說給光緒,希望他給各大衙門免了這個任務,光緒卻不肯免,但下旨將完成任務的時間向後推了兩個月,說是給各衙門一段考慮的時間。
康有為此時對光緒變法的毅力與決心是由衷的佩服,讚歎不已。但當時民智未開,報紙等傳媒也極少,大部分國民對變法是漠然的,談不上反對或者支援,根本就不關心或者壓根就不知道這回事。許多官員反對變法,除過一些真正愚頑守舊顢頇之徒外,大部分官員主要是不知道外面世界的樣子,除過三綱五常,聖人之言外,其他的言論道理他們是從未聽聞過的,因此康有為建議皇上提倡西學並大量編譯西學著作以供官民士紳學習,並廣開言路,准許士民人等上書言事,無論是官是民,哪怕山野的樵子海邊的漁翁,也不管他說得對與不對,都允其向皇上直接上書言事,論述其對強國富民的見解。
光緒點頭說:“該當如此,大家都敢說話了,言路也就開了。”於是令康有為通知梁啟超進宮陛見,欲命梁籌辦譯書局,編譯西學各書。
梁啟超當時的名聲也很大,在維新派中,僅次於康有為,其文章見解深受士林歡迎,但他卻因守舊派的嫉恨,兩次會考都未得中,此時還是一介布衣。光緒求賢若渴,也不管布衣不布衣了,親自召見,慰勉有加,令其以六品銜專辦譯書局事務,編譯介紹西學實用之書,以廣博國人見識。梁啟超自然是求之不得,大喜應命。可惜梁啟超的官話講得不好,廣東口音極重,與皇帝交流困難,弄得彼此都很尷尬。
緊接著光緒頒發上諭,允准官商士民上書言事,著令都察院專管呈遞士民人等的上書,官員的上書則由其所在衙門的堂官呈遞,並要求必須原件呈遞,呈遞者不準拆閱,不準抄錄,更不準藉故羈押不呈,不然便以違旨論處。
此諭一發,在國中引起了一陣轟動,士民們見皇帝將他們與官員一樣看待,大家都可以直接給皇帝上書講論國家大事,心中不免就興奮激動起來。低層的小官員平時也沒有給皇上上書的機會,所以也踴躍起來。於是各種上書從各地雪片一樣的飛往紫禁城,有些樵夫漁父連上書的基本格式也不會、抬頭也不知道寫,就尋一張不規則的紙片,寫上幾句話便給皇帝呈來了。皇帝的案頭堆著厚沓子大小不一、體制雜沓的上書,光緒黎明即起,披覽這些上書。
吏部主事王照,是個六品的小官,喜讀書好思索,遇事愛較真,他卻有些很獨特的想法,與一般士人的見解不同。他見大家都上書,自己心中也有很多想法要講給皇上聽,當下也寫了一道奏章,除說了一通其他道理外,卻在奏章中別出心裁建議皇上與太后出訪東洋西洋,以廣見聞,併為大清的變法強國開風氣之先。
八 秋風剪剪,秋意漸寒(2)
他寫的時候,同僚們便笑他異想天開,說:“洋人的地方古里古怪的,可怕危險,你竟欲將皇上與太后置於危地!李鴻章在日本差點被刺客殺了,皇上太后若出洋有了意外,誰能擔起這個責任?哈哈,你的奏章趕緊撕了吧。”
王照卻倔強異常,說:“你們只知道想壞事,卻不知只要太后與皇上有了出訪的想法,不管去與不去,對國人的觀念都是個大沖擊、大震動。我這奏章意義非常,作用極大,我非上不可。”
奏章寫完了,王照就拿給堂官許應揆請求代呈。許應揆皺著眉頭不願替他呈遞;王照就又拿給堂官懷塔布,懷塔布也不願替他呈遞,王照無法,就找侍郎坤岫,溥頲等代遞,他們也都搪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