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頁)
光緒手捧太后給的諭旨,心中卻猶豫起來,特別是第三道趕走翁同龢的旨意,令光緒心痛不已。翁同龢究竟與自己呆了二十多年,從孩提起便做他的老師,不管他犯了多大的錯,讓皇帝親手將他趕走,光緒總是恨不下這個心,因此心中酸楚,臉現不忍之意。
慈禧冷笑道:“囿於私情連個翁同龢也不忍心趕走的皇帝能管好國家嗎?為君之道,殺伐決斷,面不改色!為了社稷江山最親近的人也可以殺、可以關、可以趕,孩兒你難道就沒有一點做皇帝的狠心嗎?”
光緒的眼淚流了下來。
慈禧拂袖而起,怒道:“無知孩童,靠你豈能變法圖強!我已年老,看來大清真的不能中興了!”
光緒忙擦掉眼淚,咬牙說道:“好,我便依太后之意頒旨。”
慈禧轉嗔為喜,笑了起來,說:“孩兒呀,這才是做皇帝的樣子。只要你我母子一心,這大清的江山便垮不了。”
六月十五日,宮中三旨齊發。六十八歲的翁同龢接到革去職務開缺回籍的諭旨時,雙手抖得厲害,忽然間老態畢露、衰朽不堪。但接著慈禧的懿旨也頒下來了,限他五個時辰內離開京城。
翁同龢不敢違旨,便簡單的收拾了行裝,讓家人先走,自己卻趕到紫禁城宮門外,向皇上辭行,以便能再見光緒一面。宮門口回話進去,翁同龢便在外面等候。
天卻下起雨來了,越下越大,宮門外泥水流離,天色也是極暗。許久之後,宮中終於傳出話來,說皇上正在休息,叫翁同龢不必面見了,就在宮外磕頭起行吧。翁同龢無奈,在泥水中跪了下來,對著上書房方向磕了三個頭,然後起身,臉上淚水和著雨水,他也不擦,就這樣一直走了。
翁同龢走過天安門,兩個家人趕來攙住他。忽然宮中飛跑出一個小太監,高聲喊著請翁師傅留步。翁同龢悽然回顧,見那太監手中拿了一頂帽子,胳膊上掛了一卷葛布,太監說:“皇上賞賜的,請翁師傅謝賞。”
六 明定國是,雨中帝師泣蒼天(3)
翁同龢鼻子一酸,老淚又流了下來,跪下謝了賞。太監卻又問:“皇上問師傅臨走還有什麼話要說。”
翁同龢悽然搖頭,說:“幾十年京華歲月,黯然猶如一夢,還說什麼呢!”
太監說:“難道你就不給皇上留一句半句的話?”
翁同龢想了想,說:“你告訴皇上,位愈尊愈危。四書六經聖人之道我都給皇上傳授了,但有一門學問皇上從沒學過,因為我也不會。”
太監問:“那是什麼學問?”
翁同龢搖頭不答,嘆息一聲,在家人的攙扶下走了。
小太監回見光緒,講了翁同龢的留言,就自去了。
光緒淚眼婆娑,竟日兀坐不食,到了晚間忽憤然而起,咬牙說道:“我沒有退路,我沒有選擇,除非變法自強,不能一朝變盡舊法,外受辱、內受制,我坐此位又有何趣!”
十六日,光緒在頤和園給慈禧請安後,便於園內仁壽殿傳見康有為。康有為急衝衝趕到頤和園東宮門內的朝房,侯旨召見,卻遇見了謝恩出來的榮祿。
榮祿被授為直隸總督兼戶部尚書,故要於上任前謝恩。他對康有為一向看不起,這時見了,便微笑著挖苦道:“大才子要變法,但一眾大臣俱是守舊派,眾百姓也全是愚民,你卻如何變呢?”
康有為正色說:“廢八股,興學堂,以開民智,人民自能理解變法的好處。”
榮祿怪笑道:“孔聖人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是聖人之徒,竟要開民智,這不是和聖人作對嗎?”
康有為說:“聖人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開民智正是聖人遺訓,有什麼不對?”
榮祿想不到康有為的文才竟敏捷至此,隨口便將孔子的話篡改了,一時之間也想不出來什麼話來反駁,便嘻嘻一笑,說:“佩服佩服,不愧是才子。”然後出門乘轎去了。緊接著裡面傳召康有為。
康有為收攝心神、整整衣裝,隨傳召的太監到了仁壽殿外。太監卻不進去,做個手勢請他入內。康有為便走了進去,只見一張紫黑色的大桌案之後,坐著身穿龍袍的光緒皇帝,他也不敢細看,忙跪下叩頭,口稱:“南海草民康有為叩見皇上。”
光緒“嗯”了一聲,循例問了些不關痛癢的話,康有為一一恭謹回答。
光緒忽然轉入正題,問:“如今變法,千頭萬緒,當先變何法?”
康有為說:“國家便如一座宮殿,年深月久不加修繕,瓦片便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