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2/4 頁)
“……”
有的像京劇生旦一樣的吊嗓子,有的只是孩童玩耍的繞口令,有的是憤怒深刻的王子,有的又是老京城茶館裡的茶客。
這些聲音和著晨靄在這巷子裡飄散,褚青可沒覺得美妙動聽,他不曉得臺詞的出處,只當是一群咿咿呀呀的神經病。
聽了一會,覺得無趣,他才推著車子進了校門。
緩緩往裡走,路過那塊小得可憐的操場。往南面,是一溜仿舊式的平房,那是聲樂室,房前有著一溜的簷廊。
簷廊下面,外面的空地上,甚至操場上,都有學生在練臺詞,或清脆洪亮,或柔美靈動,每個人臉上都是滿滿的朝氣蓬勃,這是獨屬於象牙塔裡的一道風景。
學生們是在做晨功。
每天早六點到吃早飯之前,表演系的學生都要出來活動身體,拉嗓子,練發音,練臺詞。低年級一般是繞口令和簡單的臺詞,到了大三,就逐漸變成詩歌散文,長篇獨白什麼的,這些都要在出晨功的時候練習。
中戲對專業課的要求和管理極為嚴苛,學生出晨功都是要記考勤的,不管天冷天熱,颳風下雨,這都是雷打不動的規矩,幾次不出就算曠課,然後就要處分。
人都說升級有三大招:打怪,尋寶,混學院。
哥終於也混到這程度了!
褚青坐在那間小教室裡,看著不算窗明几淨的屋子,他此時還不清楚自己在這裡會獲得什麼樣的成長。只是感覺太久不上學了,居然有點緊張。
今天有四節課,上下午各兩節。藝術院校的課較其他大學不同,很少有大課,一般都是小課,而且像表演課、臺詞課這些都要封閉教學的,不許外人旁聽。教室也有特點,都是椅子在四周圍一圈,中間露出空場來,那是留給學生表演的。
即便是理論課,老師也會不時叫學生上去表演,極其注重實踐,教材自然也少,都是老師在講,學生在做筆記。
褚青就正在很認真的記筆記。
上午兩節就是那個表演元素概論,老師在黑板上刷刷寫下幾行字,什麼五力六感的,什麼觀察力、想象力、分寸感、幽默感……然後就圍繞這幾個詞,足足說了一上午。
褚青開始覺得好複雜,聽老師一講解,果然好複雜。
雲山霧罩的聽完,等到下午實踐的時候,才有點明白了。
大家圍成一圈,老師坐在中間,手裡捏著一摞卡片,叫同學們一個一個來抽,然後照著上面的要求表演。這種形式其實是很直接的一種接觸,大家都還不熟,最先上去表演的都有些放不開。
一個抽到“走進已開演的電影院,一片漆黑,找不到座位”的女生,先是站在中間迷茫了一會,然後居然手搭涼棚,放眼望去……
接著還有抽到“複習功課,聽見老鼠咬東西”的,或者“餓急了回來,吃了變味的飯”,和“屋內有怪味……”的等等。
他們的表演多多少少都有些誇張,動作幅度很大,表情也很強烈,但也很形象,至少能讓別人猜出他是在幹什麼。
這些其實就是最基本的表演元素,視、聽、味、嗅、觸,這五感構建了所有表演的基礎框架。
輪到了褚青,他抽到的卻是一張綜合感類的卡片:看書時,發現愛人背叛自己的證據。
他暗自撇了撇嘴,不去考慮這種無厘頭的命題設定。
稍稍想了下,他就搬著凳子走到中間,然後坐下,身子靠後,翹著腿,做看書狀。
翻了一頁,又翻了一頁,頻率很固定,直到有一頁,他停留的時間長了一點,然後又翻了過去。
褚青站起身,朝大家微微躬身,就拎著凳子回到原位。
他的表演平淡無奇,甚至沉悶,完全沒有之前的熱鬧氣氛。同學們很客套的拍了兩下手,老師卻眼睛一亮。那摞卡片裡只有那麼一張綜合感類的,就被這個年輕人抽到了。
老師原以為他會表現出驚慌,憤怒,茫然,甚至大喊大叫的狀態,但他只是在安靜的翻書,只在那麼一瞬間,才出現一點情緒波動。
這並不是說褚青演的有多好,老師對他的稱讚,是因為他有自己明確的人物設定。
這種表演沒有具體的套路。
你發現愛人**的證據,你憤怒也好,痛哭也罷,其實都是正確的,唯一重要的是,你對自己人物性格的設定,然後根據這個性格,你才會表現出怎麼樣的狀態。
但是很多人,並不能理解這點。他們看到這個題目,不是從人物性格著手,只是簡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