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1/4 頁)
約旱娜松��寄苊�躺弦桓霾換嵯�У撓〖恰�
大帝說,我來,我看見,我征服。
演員要的,也是這種可以添滿生命的充實感和成就感。
褚青忽然變得很失落,而且惶恐。他惶恐自己以後萬一再也碰不到《小武》這樣的電影,那該怎麼辦?
他用手搓著臉,很用力的,一遍遍搓著,悶聲不語。
老賈覺得旁邊的氣氛有些怪,偏頭瞅了瞅他,見他這樣,不由抿了抿嘴。
他不知道怎麼安慰,這種時候說什麼都顯得特假,所以他只好伸出手臂,摟著褚青的肩膀。
餘力威在另一邊,顧正還隔著餘力威,倆人也都伸長了胳膊,摟住褚青的肩膀。
褚青正低頭鬱悶,忽覺得身上被壓得很重,左右掃了一眼,笑道:“行了,我還沒那麼弱。”
老賈也笑道:“以後我一定拍部讓你拿影帝的片子!”
顧正接話道:“哎!你們可都聽見了啊!我跟威哥都作證,老賈你得說話算話!”
“那也得看青仔願不願意演他的電影啊!”餘力威也笑道。
褚青直起身,感覺輕鬆了許多,對老賈笑道:“沒問題,你把片酬漲點就行了。”
第三十三章 鎮壓
最後的金熊獎不出預料,頒給了《中央車站》,還有一個終身成就獎,給了阿倫雷乃老爺子。
至此,48屆柏林影展落幕。
但記者們的工作還沒結束,獲獎的各個劇組一齣劇院就被一撮一撮的記者團團圍住。
褚青等人也不例外,甚至包圍的記者還非常多,放眼看去,東方面孔和西方人各佔一半。
這次出征,港臺兩地參展的片子可以說全軍覆沒。所以,兩地的記者只能擠在這個內地劇組跟前挖挖料了。
褚青很自覺的把位置讓給老賈,自己躲到後面看熱鬧。
其實,各路影評人和記者都是處在一種很蛋疼的狀態。
他們原本都不看好《小武》這部電影,寫的稿件雖然不至於惡毒嘲諷,但也是盡情的忽略此片的存在感。偏偏這部極其無聊的電影拿下了兩座獎盃,這可跟關金鵬那兩座連安慰獎都算上的獎盃不一樣,實打實的榮譽。
這讓他們怎麼往下接?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這麼沒職業操守,德國很牛的一位影評人烏利希格雷戈爾就給予了《小武》很高的評價,並稱賈璋柯為“亞洲電影閃電般耀眼的希望之光!”
老賈聽了自己都臉紅……
第二天,就在褚青一行人踏上回程的飛機時,港臺兩地的媒體已經熱翻了鍋。
港島那邊一個勁的捧,灣灣這邊一個勁的黑,截然相反,都藉機表達了某種立場。
與之相比,大陸的媒體,特別是京城這個傳媒中心的所在地,卻是異常的安靜。
能在皇城根兒底下立足的傳媒集團,職業素質是次要的,政治敏感度才是最重要的,否則分分鐘死無全屍,讓你明白這裡的水有多深。
香港剛剛回歸,灣灣還在尷尬期,兩地的傳媒報道平民百姓自然看不到,但在某個層面的圈子裡,兩地的各大主要報紙每天早上必須都妥妥的擺在領導的桌上。
這個圈子的定義很廣泛,基數眾多,包含各行各業,各色人等,自然也包括了那些傳媒大佬。
港臺的媒體剛剛發出訊息,京城這邊其實已經知道了,與之無關的人就看個熱鬧,與之有關的,驚訝一番後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
打給誰?當然就是那個什麼什麼局。
就為了確認一下訊息,這部電影通沒透過審查。若是透過了,那OK,直接動用全報社的力量等著第二天鋪天蓋地的宣傳頌揚,若是沒透過,還是洗洗睡吧。
這套規矩,大家都心知肚明,無一例外。
影視圈也是第一批知曉訊息的人士之一,大夥在“哎呦哎呦!這孫子誰啊?”的玩鬧過後,瞬間恢復平靜,這種事多了去了,見怪不怪。
陳楷歌憑《霸王別姬》一舉拿下華人唯一一座金棕櫚,葛大爺憑《活著》也摘下戛納影帝桂冠,還有18歲的夏宇憑《陽光燦爛的日子》奪得威尼斯影帝。
陳楷歌、老謀子、葛大爺、姜聞……他們的腕兒大不大?那是大咖中的大咖,不還是照樣被禁?
這幾位在國外折騰得紅紅火火,驚得老外給他們發獎杯就跟發大白菜似的,回到國內連個響都沒聽著,更別提你賈璋柯,別提你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