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第3/4 頁)
有一圈吧檯,挨著數張桌椅,樓梯腳的桌子旁,正坐著個油膩膩的矮胖子,髮型極其殺馬特,抽著煙無所事事。
工作人員在佈景調光,副導演羅勇昌正給群演說戲:“等下你們坐著就好,不要動,裝成聊天的樣子,但千萬別出聲。”
待食客們表示明白,他看了看手錶,轉身喊:“那個大陸仔來了沒有?”
“沒呢!”
助手話音剛落,褚青就閃了進來,笑著招呼道:“導演!”
他冷不丁的嚇一跳,略微打量,問:“你就是阿關介紹的演員?”
“對,我叫褚……”
“好了好了!”
他揮手打斷,道:“我們抓緊時間,我給你說遍戲,來這邊。”
褚青聳聳肩,這人態度雖爛,倒是沒啥惡意,跟他走到那胖子身側,被按著坐下。
“開拍的時候,華仔會坐在那裡拉二胡。”羅勇昌指著吧檯的小圓椅,講得還挺詳細,道:“你拎著箱子,他示意你把錢拿過去,然後你先看一眼老大,也就是這位。”
他拍了拍胖子的肩膀,補充道:“這個鏡頭就算OK,我們再拍下一鏡,懂了麼?”
“懂了!”
“真懂了?”對方特狐疑。
“真懂了,導演。”褚青笑道。
“那好。”羅永昌也懶得再問。
褚青雙手交叉,搭在桌上,如進了新世界般細細觀察,處處奇妙。他不知道阿關怎麼介紹自己的,反正這種被當成菜鳥的情況,還蠻有意思。
就像只大尾巴狼,非得披著張兔子皮啃大根,的敢腳。
話說他此時的名聲,僅僅在香港的文藝圈和影評界小有傳播,那些商業電影人誰搭理你個大陸仔。
“您貴姓?”
“嗯?”
褚青正閒的蛋疼,忽聽旁邊有人用標準的普通話問了一句,不禁怔了怔。
“呃,我叫褚青,您呢?”他反問那胖子。
“我叫林鱈。”
“幸會幸會!”
倆人握了握手,他好奇道:“您國語講的不錯啊。”
“呵,我是天*津人,十五歲才來香港。”
“哦,怪不得呢,我是東北的,剛來香港。”
“導演和華哥好像有點事耽擱了,得過會才能到,咱先等等。”
林鱈似乎難得見著位老鄉兼同行,談興頗高,巴拉巴拉的說著劇組趣聞和各位演員的脾氣秉性。
人家一番好意,褚青自不便敷衍,配合的搭著話,倒也投機。不過他沒透露自己的具體情況,反而把對方瞭解得不少。
林鱈以前做雜工的,什麼劇務場記都幹過,後來被老杜相中,開始演些小配角。99年的時候,熬了許久的經驗終於得到了發揮,驚豔於《槍火》。
再後來,就慢慢成了個小咖,經常在銀河的電影裡打醬油。
至於該片,他演的是位黑*幫老大,出場兩次便掛。而褚青呢,更慘,是他的屬下,沒名沒姓,簡稱打手A。
此種等級的角色,一般江湖人稱:死跑龍套的。(未完待續……)
第二百零九章 其實我是個演員
香港電影的歷史,若從七十年代起算,真正能稱得上變革性的人物,也就那麼幾個。
包括許冠文的社會喜劇片,程龍的諧趣功夫片,林正英的靈幻殭屍片,徐老怪的新武俠片,周星星的無厘頭片,墨鏡王的裝逼片。如果深究的話,或許還要加上桂治洪、牟敦芾那一票邪典狂人,但分量很low,不必細言。
至於吳宇森的古典英雄片,王胖子的賭片和屎尿屁,劉維強的街頭黑*幫片之類,雖然經常能佔據年度票房前幾名,但按電影型別來看,只能說精彩有餘,革新不足。
再有譚家明、林嶺東那波新浪潮導演,倒是開創了一番局面,可惜幾經折騰,還是淹沒在了商業片的浮躁裡。甚至到最後,僅剩下許鞍華獨自堅守。
當然了,這是九六年之前的情況,九六年之後,江湖又不同,因為有了銀河映像。
你可以說徐老怪的想象力最為天馬行空,可若論風格濃烈,最具原創性和本土性的香港電影,無疑是銀河出品。
以老杜和韋祖為核心,帶著遊達志、游乃海、歐健兒、羅勇昌、司徒錦源這掛獨一無二的製作兵團,填充了貧仄近十五年的港片市場。
尤其是九六年至九九年,《一個字頭的誕生》《暗花》《兩個只能活一個》《非常突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