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部分(第2/4 頁)
沒撈到什麼好角色,兩部電視劇,一部電影,就是《狄仁傑之通天帝國》裡的國師陸離。
“工作室不好做啊,你自己行麼?”包子擔心道。
“呵,你明年不也到期了麼?我們可以合夥。”
他本是開玩笑,沒成想,趙麗影卻一本正經道:“我告訴你啊,這兒就是我家,你有心就過來,不然免談!”
…………
4月26日,第五屆電影力量在京揭幕。
如果北影節一切順利,今年將是電影力量的最後一屆。於情於理,褚青都想漂漂亮亮的來一次。
活動設定沒有變化,仍以交易、論壇、展映為主,只是規模擴大到三個會場。展映以商業區為核心,通聯九家影院,皆是跟中影有關的合作院線。
選片也從國內延伸到了國外,做了一個波蘭經典回顧系列,包括《藍白紅三部曲》、《死期將至》、《審問》等十部電影。光版權費,公司就花了一大筆。
主題論壇,則放到了北影和中戲的禮堂,各有兩場。交易中心是唯一不變的,因為那科技宮的一整層樓,全成了會場。
這屆活動,其實已見了官方的影子,像中影和電影局,都明裡暗裡的幫襯。此前,當宣傳冊子剛印出來的時候,所有的媒體和業內人都在驚訝,丫搞這麼大,到底要幹嘛?
而那些嗅覺敏銳的傢伙,已經聞出了一絲味道。(未完待續。)
第七百三十八章 專案與訊息
中影和電影局似乎探聽到一些訊息,在舉手之勞的範圍內,很樂於賣個人情給褚青。活動的具體情況不必多說,規模和輻射度都遠超往屆。
到了五月初,公司將電影力量的結果歸整,並宣佈了今年的投拍專案。
電影方面,《鋼的琴》、《轉山》、《失戀33天》立項。
如果讓範小爺挑,《失戀33天》會排在第一位,那兩個無所謂。如果讓褚青挑,他寧可不要那兩個,也得把《鋼的琴》拍出來。
張猛在《耳朵大有福》之後,又貢獻出了自己的巔峰劇作。他將背景放在90年代初的東北,大批工廠倒閉,大量工人下崗,老重工業基地正是一片蕭條。
主角叫陳桂林,下崗的鋼廠工人,他組建了一支婚喪樂隊,整日奔波於婚喪嫁娶、店鋪開業的營生中。淑嫻是他的女朋友,也是樂隊的主唱。
陳桂林有個前妻,叫小菊。她傍了一個大款,並要求得到女兒的撫養權。女兒喜好音樂,於是倆人在商(si)量(bi)之後,誰能給女兒一架鋼琴,成為了爭奪撫養權的關鍵。
他多方籌措,甚至和淑嫻去學校偷鋼琴,卻始終無果。
當所有的辦法失敗後,陳桂林在退役小偷,全職混混,豬肉王子等一群落魄兄弟的幫助下,在那處早已破敗的廠房中,造出了一架鋼的琴。
褚青就是東北人,雖然沒在工人家庭,但一些親戚、朋友都是下崗工人。這部地域色彩極其濃厚的劇本,徹底撩起了他的念想。
磚牆、煙囪、廠房、寒冷的天,黑色的土,以及負擔累累的老東北……一個關於夢想與時代的變遷故事,張猛講得一目瞭然,層次分明。
褚青第一眼看到《鋼的琴》,便決定投拍,並第一時間選好了男主角,王謙源。他在公司幾年,拍了不少影視劇,但都是作為演技保障的存在。有了這部片,也算熬出頭了。
再說《轉山》,這是由小說改編的劇本,焦雄屏大姐頭慧眼識珠,又拿來找褚青幫忙。
故事講一個大學剛畢業的臺灣騷年,窩在家裡無所事事。他有個哥哥,報名了一個流浪者計劃,就是騎著腳踏車去拉薩,結果在途中發生意外,身故。騷年決定完成哥哥的願望,於是不顧家人反對,獨自踏上行程。
褚青看了劇本,覺得還不錯,很多電影都在欲*望層面打轉,《轉山》關注的卻是生命層次。當然程穎的角度不同,她只在乎一件事:這片子可以做成兩岸合拍片……誒,光說這個性質,就曉得路線正確了。
至於《失戀33天》,是騰樺濤拿來的本子。
原著小說叫《小說,或是指南》,最初發表在豆*瓣上,後來出版成書。騰樺濤看到後,馬上聯絡作者,便促成了此次合作。
從商業性上,公司最看好該片,喜劇片嘛,投資不用多,而且有機會變黑馬。
話說美國的電影市場做得非常細化,他們管一種型別片叫Chickflick,即女性電影。不過託逗比漢化組的福,譯過來就成了:小妞電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