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4/4 頁)
聽劉伯承的演講,他宣傳俄國十月革命、解釋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講述瀘州起義的作用和意義,尤其是他著重地說明軍隊和民眾關係的重要性。
由於政治工作的開展,瀘州出現生氣勃勃的氣氛。
吸收新鮮血液,提高起義部隊素質,劉伯承為此,辦起“軍事政治學校”,他兼任校長,除招收地方青年學生外,還從各部抽調下級官兵加以培訓。
戰教結合的思路由此萌發,雖然時間匆促,當時的作用雖不明顯,但是這種措施成為劉伯承漫長軍事生涯中慣用的一招。
劉伯承是穿軍裝的政治家。
他運用革命的權威,徹底改組了舊衙門,清除一些反動分子,任用了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
對於財政、稅收,實行了軍民兼顧、公平分配的原則,公開宣佈廢除舊軍閥制定的苛捐雜稅。
明確規定軍隊不得把持稅收,軍餉不能向民眾攤派,要以鹽稅和上下短途輪船運輸的稅收為主要來源,並簡化了納稅手段,負擔接近合理。
這種開明利民的新舉措,深得民心;同時,也必然引起長期依賴敲詐民脂民膏的敗類分子的嫉恨。
楊公派人同吳玉章商議,請求國民政府給起義軍隊以國民革命軍番號。
吳玉章在國民政府會議中,提議按軍隊序列給順瀘起義部隊以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五軍的番號,委劉伯承為該軍軍長。
會議透過了吳玉章的提議。
國民政府公開發表了給瀘州起義軍以國民革命軍的番號和給劉伯承的委任,只是軍隊番號改成了暫編第十五軍。
瀘州的革命形勢由於各項措施得當,劉伯承實現了黨的指示,出現了一派新氣象。
可是四川軍閥的反動陰謀更加露骨毒辣。
重慶發生了“三?三一”大慘案。
這一天,重慶工、農、商、學各界三四萬人為抗議英、美軍艦炮擊南京事件,在打槍壩舉行群眾示威大會。
群眾的愛國呼聲,為3月20日被列強傷害的2000名同胞伸張正義,竟然遭到軍閥劉湘、王陵基的開槍鎮壓,當場打死400餘人,打傷1000多人,因跳城逃命而受傷致殘的不計其數。
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中,4月6日,楊公被劉湘殘酷殺害。
四川軍閥的反動野心格外殘暴,對瀘州的圍攻進一步加緊,瀘州形勢十分緊張,劉湘拼湊了川黔反革命聯軍近十萬人,向瀘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