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我軍解放襄垣縣城。
2日,劉伯承和一二九師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張際春趕到襄垣,同李達參謀長會合。
鄧小平到了屯留地區冀南部隊的駐地,軍區諸首長互通訊息、交換意見,形成完善的指導思想。
而滕代遠副司令員、薄一波副政委去到平漢鐵路(邢臺——邯鄲段早已癱瘓)東,協助冀魯豫和冀南積極準備平漢戰役的實施。
3日,在緊急軍事會議上劉伯承說道,“昨天凌晨3點鐘,日偽縣長和閻軍縣長還在這裡爭權奪利。
現在他倆都被押進看守所。”
接著他說:“我們坐的這個地方,你們知道古時縣官用來做什麼的?”
沒有人吭聲,劉伯承解釋道:“古時衙門,都修一個叫‘退思堂’的地方。
意思是縣官辦完公事,先退到這裡,思考當天辦的事有沒有差錯,能不能補救,所以叫‘退思堂’。
今天在這裡開會,也是要大家總結這次部隊和地方配合攻打襄垣城的經驗教訓。”
他聽到有人悄悄地議論:“明明是‘寅畏堂’嘛!”於是就進一步加以說明:“各地舊衙門都有‘退思堂’,思善補過的意思。
為什麼惟有襄垣改為‘寅畏堂’?我就感到奇怪。
昨晚我翻閱《襄垣縣誌》,才發現乾隆四十七年,也就是公曆1782年,縣令李庭芳把‘退思堂’改為‘寅畏堂’。
他認為‘退思堂’有十大弊病,思過不如清心,清心不如寅畏。
總之,思善補過不如秉公執法,事先思考完善免得草菅人命。
今天我們開會,就是要很好地、周密地考慮一下當前的幾項主要工作:一、如何廣泛深入地發動群眾。
二、總結軍民結合攻打襄垣城的經驗教訓,再進行一次軍事大演習。
三、掩埋敵人屍體,處理俘虜,整頓市容,開市營業。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決心當好守門員(3)
四、拆毀城牆、碉堡,以防閻軍復得利用。
五、沒收漢奸財物,放糧濟貧,解決特困群眾生活問題。”
劉伯承在抗日戰爭初期立下一個制度叫做“每戰必有總結”,而且他親自總結,以此教育並提高各級指揮員。
今天透過參加攻打襄垣的幹部所做的口頭彙報,感到長征老幹部講述問題的邏輯性和條理性大為增強,而抗戰時期的幹部對問題的理解和分析,用具體的事例說明問題的能力,以及所提的意見水平都有很大提高。
這兩批幹部的成長,前者的知識化,後者的實際化,都是幹部隊伍的可喜的進步。
“實踐——總結——再實踐——再總結”的良性迴圈還得永遠堅持下去。
他綜合了大家所提供的第一手作戰情況,對於本次戰役的指導思想更為充實,更加切實。
今天對到會幹部只講透一個至為重要的關於戰略方針轉變問題,要求幹部能掌握以運動戰為主,以游擊戰為輔的戰略方針,要把過去同軍區部隊合併的正規軍重新組織起來而且擴大起來,以適應新情況和新的戰略方針。
不佔領城市,革命是不會勝利的,我軍必須要學會打城市攻堅戰。
至於具體的戰術問題,最近一兩天裡就會下達的,今天的思想準備是為落實新戰術鋪墊出一條路子。
“膽大包天,心細似髮,守口如瓶”是劉伯承所倡導而又是自己身體力行的作風。
9月4日,他來到太行縱隊三支隊的駐地,仔細地瞭解攻打襄垣的主要關節,從同指戰員親切交談中,劉伯承認為“幹部必須親自偵察”這是致勝的前提和基礎。
“襄垣戰鬥因偵察敵人部署、地形、工事不夠充分,而戰鬥器材如梯子準備太少、太短而且太笨,尤其隱蔽性太差,失去突然性,用兵擁擠,不適於迂迴敵人側背,故招致過分的傷亡。”
他概括的經驗教訓切實準確,對部隊提高戰術有很大的啟發。
第二天,關於本戰役的戰術指示裡就寫上了這一段。
劉伯承的戰鬥動員,向來是最受部隊歡迎的,同時,動員能同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這又是部隊盼望首長親臨指導的原因。
第十四團,抗戰初期建立的老團,一共才800餘人,力量顯得單薄。
劉伯承立刻表示:要把骨幹強、兵員足的警衛連留給十四團,該團新一連作為警衛連。
“你們每個連這幾天一定會補充新兵,保證每連補足1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