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第1/3 頁)
是夜,朱大舅爺前來給父親請安。
朱太爺只得先打發長卿回去了,叮嚀道,“明天早上過來,咱們一起吃飯,我叫他們燉鹿筋,那可是好東西。”
趙長卿笑應,有眼色的告辭離去。
朱太爺問長子,“什麼事?趕緊說。”
朱大舅爺笑,“我看長卿這孩子頗是長進,想問一問,阿律也到了成親的年紀。我與二妹妹是親兄妹,親上加親,父親看這親事可還做得?”
“這話糊塗,我是你爹,不是朱律的爹,也管不到趙家的事。這事,你問錯了人。”朱太爺把玩著腰間的玉佩,看長子一眼,問,“還有,你是看中長卿了?還是看中趙蓉了?”
朱大舅爺道,“兩個都是好孩子,父親說哪個好,我就給律哥兒定下哪一個。”
朱太爺玩味的看長子一眼,“此事暫且不提,還有事呢,一道說了吧。”
室內只有父子二人,朱大舅爺素知父親的脾氣。何況,在親爹面前,也顧不得什麼脾氣不脾氣的,朱大舅道,“兒子辭官致仕,有些急了,不知彭相會不會誤會?”
朱太爺問,“你辭官前給他打過招呼了吧?”
朱大舅爺道,“彭相嘆了兩口氣,也沒說別的。”
“那就是了,他誤會你什麼。你這把年紀了,一不是尚書,二不是宰輔,按朝廷規矩,再過兩年也要退的,有什麼得不得罪人的?”朱太爺一語說中長子心事,道,“你無非是怕與趙家聯姻,會不會讓彭相多想誤會罷了?對不對?”
朱大舅爺賠笑,“兒子這點心思,素來瞞不過父親的眼。”他爹簡直就是妖怪,平日裡吃喝玩樂,紈絝排場。說老頭兒紈絝吧,其實不大和適,老頭兒關鍵時候很有用。尤其,老頭兒同彭相關係硬啊。當初他剛考中進士,入了翰林,接老頭兒到帝都住了一段時日。那會兒先帝在位,彭相還不是宰輔,在朝中官也不高。老頭兒不大管他這翰林兒子,對尚不得志的彭相那比對親兒子還親,當然,老頭兒早就跟彭相投緣,當初彭相被髮配到邊城效力時,兩人就有交情。當時,小翰林彭大舅爺不大理解他爹怎麼一門心思貼彭家這冷灶。後來彭相步步高昇,及至今帝登基,彭相入閣,朱大舅爺也得佩服老頭兒的眼力。有這樣跟當朝宰輔相熟的爹,朱大舅爺哪裡敢不孝順,朱家兒孫一個賽一個的孝順。
如今朱大舅爺有了為難的事,且此事關乎子孫後世、家族氣運,自然是想硬著頭皮找親爹拿個主意。
朱太爺問,“律哥兒這兩日在做什麼?”
朱大舅爺道,“那孩子頭一遭回老家,這兩天都在跟兄弟姐妹們在一起,處得倒還好。尤其二妹妹家的孫女阿蓉,小小女子頗具才氣。”
朱太爺道,“憑我這張老臉,你要跟趙家聯姻,彭相不會怪罪你,但是,他也不會再似以前那般關照朱家了。其中利弊,你自己權衡。我不給你做這個主。至於律哥兒的親事,長卿不合適,至於要不要跟你二妹妹家聯姻,你自己做主吧。我一個做曾祖父的,管不到曾孫身上去。”
朱大舅爺皆應了,又道,“那依父親看,宋皇后……”
“我又不是朝中大員,不過是你來往的信件,你母親拿給我看罷了,具體如何並不清楚,你具體說一說。”
朱大舅爺凝眉道,“太后屢屢發難皇后,先時就強要了九皇子在慈寧宮養育了一段時間。如今皇后帶著皇子公主避到寺裡,就是朝中,對宋皇后先前之事也頗有微辭。宋皇后一兄一弟都離開了帝都,如今去向不明,宋榮因外戚故,辭去侍郎一辭,如今只有一個承恩侯的爵位在身,影響力大不如前。宋榮的繼室因病過逝後,大家都以為他會續娶,不想只是將家中一房老妾扶正。”
朱太爺沒問太后皇后如何鬥法,反是問,“宋榮那房妾有什麼來歷嗎?”
“就是尋常女眷,尋常正經人家出身,父母都故去了,先前跟伯父過日子,日子不好過,便被人說與宋家為二房。家中一個幼弟,名叫杜君,考了進士。聽說宋皇后未進宮時,幫著宋皇后打理過宋皇后建的免費書院。在翰林滿一年後便外放為官了。”朱大舅道,“還有,禮部原秦老尚書家的一名子弟叫秦錚的,還有如今禮部尚書李修竹大人分家的庶子家的孫子,名叫李睿的,幫著宋皇后打理過生意。宋皇后在外頭免費書院的事,與這些家族子弟來往過密,頗是引人口舌。”
朱太爺問,“這樣說來,太后一族頗是咄咄逼人哪。”
“是啊,還有彭相,原也對皇后有些微辭。”宋皇后育有嫡皇子,朝中大臣卻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