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天時(第2/3 頁)
時機。李老太太與夏家並不難對付,難的是永安侯。早在他獻上紫玉青雲時,我就知道那管笛子是假的,為什麼當時沒說出來。一個把柄,尤其是一個絕好的把柄,捏在手裡的同時,還要尋一個絕好的機會才能一擊而中。”
“難道這個時機好?永安侯可是剛立了功勞回來,萬一他就是不死呢。”蘇白如今對永安侯自盡之事可是沒有半點心理負擔了。當初永安侯找他,想讓他代為轉寰,那會兒蘇白還以為永安侯是他親爹呢,都義正言辭的回絕了,他對永安侯道,“不論當年還是如今,侯爺的處境我都理解。侯爺是有孃的人,我也是有孃的人。還請侯爺以己心度我心。”他就不信,帝都府三下五除二可以審出當年真相,而在當年,永安侯會審不出。蘇白想到就來火,之後永安侯自盡,蘇白便有些心裡陰影。如今知道自己誤會了與永安侯的關係,蘇白的心情方重新陽光燦爛起來,也有心思向他娘請教了。
蘇先生道,“立不立功只是小節,你要學著著眼於天下大勢,如今已不是先帝時的天下了。”
蘇白悚然一驚。
蘇先生接著道,“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個道理,擱什麼時候都不會變的。再者,要謀大事,你就要把方方面面算清楚。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天時便是新帝登基,但凡新帝登基,必是先賞賜天下以施恩,接著三把火以立威,如蜀王,如彭相,此二人,一人宗室親王,一人朝之重臣,這就是太后娘娘在立威。陛下年少,再天資不凡,如今他也掌不了權。先帝生前就十分信任太后,太后娘娘確有才幹,只是也有不足。宋榮出身貧寒,再怎麼才高八斗,宋家也無法與那些上百年積澱的世族豪門相比,就是宋氏這一門,第一翹楚者當屬宋榮,可惜他是外戚,我朝素有外戚不可干政的鐵例,只這一條,就釘死了他。宋耀在福閩,接下來宋家第二代,宋榮這一房裡,宋嘉讓人品不差,但心機城府不成,註定走不了太遠。不過,他是陛下的親舅舅,這樣的性子,說不定還是福氣。宋嘉諾麼,他是德妃的同胞弟弟,只這一條,宋太后不會重用他。宋嘉謐年紀太小,資質難辯。餘者宋耀諸子,宋榮倒不吝提攜侄子,但是,宋家缺少一個驚才絕豔之人,待他們能獨擋一面時,還有的熬。宋太后當年能入主中宮,一則是自身才幹,二則靠的就是母族姻親出力。宋榮自己妻族紀子爵府,宋嘉讓聯姻戚國公府,還有寧安侯夫人,這是宋太后嫡親的大姨母。寧安侯長子亦是與侯府聯姻。正是這些姻親,促成宋太后當年入主鳳儀宮。先帝駕崩,宋太后第一道懿旨便是將寧安侯扶上禁位衛統領之位,餘者御林軍、九城兵馬裡都有職位變動。她除蜀王、壓下彭相,一則監察司得力,二則藉助這些姻親之力。”蘇先生道,“書上說,以此興之,必以此亡之。這話也不是絕對,但,先時宋太后要藉助姻親之力在鳳儀宮立足,如今她掌天下權柄,用他們之前,必然要先馴服這些公府侯門,讓他些人願意為她所用,而不是任由他們坐享從龍之功,以功脅主。再往遠裡想,一個富有遠見卓識的掌權人,就不能只用親近的人。滿朝文武,哪個不是想‘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太后娘娘想走得更遠,必然要看得更遠。”
“這就是時機了。永安侯算不得宋太后的從龍之臣,但,永安侯府與寧安侯府上百年都十分親密。為什麼永安侯會得了去蜀中繅滅蜀王餘孽的差使?難道這裡頭沒有寧安侯的運作?”蘇先生淡淡道,“帝王最忌諱什麼,莫過於結黨。當年,這些姻親豪門支撐著鳳儀宮的穩固,如今,宋太后不見得願意看到他們一條藤的干涉國事。這並不是說這些人對宋太后不忠心,不過,在任何時候,防微杜漸,都不是壞事。古來權臣,哪個不是自忠臣過來的?君臣之間保持一個度,如此,臣為忠臣,君為明君,兩相安好。”
“永安侯的事,他即使死皮賴臉的不死,於咱們又有什麼關係呢?”蘇先生緩緩道,“哪怕要對付永安侯府,我也不會讓你去衝鋒陷陣。永安侯於朝中多年,難道沒有一二政敵?把紫玉青雲之事告訴永安侯的政敵,包管永安侯吃不了兜著走。”
“當初,永安侯因生母之事被御史參奏,若非及時獻上家族傳承千年的至寶,先帝不會那麼輕易放開此事,進而冊封永安侯長子。他因此獲益斐淺,何況,他欺的不是當今陛下,若欺的是當今陛下,陛下寬大為懷,處罰輕重皆可運作。他欺的是先帝。”蘇先生道,“朝中之事,素來可大可小。這個時候,只需一句‘陛下身為人子,若寬赦此等欺先帝以謀富貴之徒,將來史筆如刀,孝義何存?’,永安侯便吃不了兜著走。”蘇先生道,“何況,永安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