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你是窮忙族還是富閒人
“你可以窮、可以忙,但絕對不可以窮忙”。一定要選擇改變這一切,讓自己從“窮忙人”翻身變為“富閒人”。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越窮越忙、越忙越窮的“窮忙族”
一年未加薪,三年未升職,一週工作超過54小時。忙來忙去卻依然無力置產,甚至還要擔憂養老金從何而來。英文裡現在有個專有名詞叫“working poor”,也就是所謂的“窮忙族”。那麼,你是否恰恰屬於這個族?
有一個詞語叫“working poor”
每天清晨,大街小巷的早點攤位上,坐著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一碗餛飩,一屜小籠包,似乎色香味全乎了。
《萬科週刊》的一篇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對於一個浮躁的城市而言,閱讀的時候,我們都是局外人,而置身其中時,我們彷彿又忘記了城市的存在。
上班族每天忙於上班、工作、下班,週而復始。臉上帶著倦容,身子像陀螺一樣旋轉起來就不再停下,然而每月的收入還是入不敷出。這時候,你是否想過,你已經成為“窮忙族”中的一員了呢?
“窮忙族”是剛剛湧進城市出現不久的一個新名詞。就在人們習慣了“月光族”說法的時候,“窮忙族”也悄然興起。
“窮忙族”擁有的是比“月光族”更多的無奈,他們每天疲於奔命,要做的事情永遠沒有盡頭,甚至沒有休息日,天天加班,整天忙得顧頭不顧腳,到頭來所得的收入卻寥寥無幾,連起碼的生活都成了壓力,所以他們還不如“月光族”。“月光族”至少花錢買來了享受,也算是自得其樂了。只要我們細心觀察,會發現職場上的“窮忙族”比比皆是。他們究竟為何這樣窮忙?難道他們甘心這樣窮忙嗎?
英文裡有個名詞叫“working poor”,“窮忙族”就是來源於這個詞彙的。這個詞彙最早出現在歐美國家裡,歐盟曾對其下過這樣的定義“有工作卻入不敷出,甚至淪落到貧窮線以下的受僱者。”其實就是指經常加班加點地工作,犧牲了休息日卻總也得不到加薪,不僅沒有能力購置家產,甚至還要擔憂養老金問題的那些人們。
隨著逐漸壯大的“窮忙”隊伍,“窮忙族”定義的標準也更具體了一些,一般定義為“每週工作時間高於社會平均工作時間,收入低於全體平均標準60%以下的人群。”但是今天所講的“窮忙族”已經超出了定義所涵蓋的範圍,“窮忙族”不再單單指因薪水少而窮忙的人,那些為了填補空虛生活而大肆花費,為了花費而重返空虛的“窮忙”人群,也被認為是“窮忙”一族。也就是說,“窮忙族”不一定就是指失業者或者低收入在職者,也可能是身兼數職的高薪白領,有很多全職的高薪受僱者也可能淪為既忙又窮的工作窮人。這些人或者為了養家餬口,或者為了追慕虛榮、滿足消費的慾望,而犧牲了自我提升的投資甚至身體健康。結果,“窮忙”使他們的腦力退化速度越來越快,競爭力越來越弱,於是便形成了一個怪圈,讓陷進去的人們越來越不能自拔。
在日本,把“窮忙族”翻譯成“勤勞貧困層”或“工作貧困層”,目前日本已經有將近400萬的家庭處於這種狀態。中國臺灣的“窮忙族”也已日漸成形,人數不斷增多。但“窮忙族”的源頭並不是日本或者中國臺灣,而是從歐洲傳到日本,由日本再傳到韓國、中國的。雖然中國“窮忙”的人數較多,但是“窮忙族”這個詞彙還是比較前衛的。
如今城市裡和網路上流行新“城市56族”(詳見附錄),“窮忙族”恰恰就是這新“56族”中的一員。
。。
“窮忙族”=比“月光族”更窮+
比“過勞模”更忙
有人說“城市中人有兩個籍貫,一個來自血緣,一個來自生活。”都市流客匆匆的背影彙整合一股股急湧的潮流,擁塞在繁華CBD的條條馬路中間,如同海洋裡巨大的沙丁魚群聚集在食物豐富區域瘋狂地覓食。當今時代,以族命名的生活形態登上了VOGUE與維基百科,“人以群分”成了對當今都市人群的最好詮釋。
嚮往名牌的辣奢族;疲於奔命的奔奔族;為買心情而買東西的燒包族……
各個群族彷彿囊括了當今生活中的所有新新人類。網際網路強大的凝聚力,加速了每個群族的形成,為人們尋找自己的族群提供了方便,更多人能夠彼此交流資訊,分享感興趣的生活方式。
看起來似乎讓人覺得這是一個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