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他要去見這位經理。
二、一分鐘經理
當年輕人來到經理辦公室時,經理正站在那裡向窗外望著。他咳嗽了幾下,經理轉過身來並微笑著。他請年輕人坐下,問道,“我能為你做點什麼?”
年輕人說:“我想問你幾個關於你是怎樣管理人的問題?”
經理高興地說:“請說下去。”
“好,首先,你和你的下級定期地舉行例會嗎?”
“是的,每星期有一次,在星期三上午,九點至十一點。這也就是我在那段時間不能見你的原因。”經理回答。
“在這些會上你做些什麼?”年輕人詢問。
“我聽取人們回顧和分析上週完成的工作,碰到的問題,為完成工作還需要什麼。然後我們制訂下週的計劃和對策。”
“在這些會上做出的決定對你和你的下屬都有約束力嗎?”年輕人問。
“當然,”經理堅持說,“否則開會的意義是什麼呢?”
“那麼,你是位親自參與的經理,是嗎?”年輕人問。
“正相反,”經理堅持說,“我認為我沒有參與我的職員做出任何決定。”
“那麼你開會的目的是什麼”?
“我已經告訴你了,”他說。“年青人,請不要讓我重複我已說過的話,這會浪費你我的時間。”
“在會上我們要得出結果,”經理繼續說,“這個企業的目的是求效率。透過組織起來,我們會更有成果。”
“哦,為了有成果,你知道需要什麼。那麼你是把成果擺在比人優先的位置。”年輕人繞彎地說。
“不對!”經理反駁說。來訪者被嚇了一跳。
“這樣的說法我聽的太多了。”他站起來在屋裡走動著。“如果不透過人?那麼我怎樣能取得成果呢?我關心的是人和成果,他們是密切相關的。”
“年輕人,請過來看看這個。”經理遞給來訪者一塊小牌子,上面寫著:
自我感覺好的人,工作必然有成效。
“我把它放在辦公桌上,提醒我記起這個實用的真理。”
當年輕人看著這塊牌子時,經理說,“想想你自己,什麼時候你工作得最好?是你心情愉快的時候,還是心情不愉快的時候?”
年輕人點頭表示明白了這一點。“當我心情愉快的時候,我能做更多的工作。”年輕人回答。
“當然,你會是這樣的。”經理贊同地說:“每個人都會是這樣的。”
年輕人伸出他的食指,示意他得到了啟示。
“那麼,幫助人們心情愉快就是取得更多成果的關鍵了。”
“是的”,經理表示同意,“但是請記住,有成果不僅僅是工作的數量,而且還有質量。”他走到窗邊,說:“年輕人,到這裡來。”
他指著下面來往的車輛,問道:“你看這街上有多少外國造的汽車? ”
年輕人從視窗向外望去,說:“我每天都能看到許多這樣的汽車,我想這是因為它們更經濟,更耐用。”
經理勉強地點點頭,“不錯,那麼你認為人們為什麼要買外國汽車?是因為我們的製造商不能生產出足夠數量的汽車嗎?不然,”經理不停頓地說,“是因為他們不能生產出社會真正想要的那種質量的汽車?”
“現在我想的就是這個,”年輕人回答,“這是質量和數量的問題。”
“當然,”經理又補充說:“質量就是給人們真正所需要的產品或服務。”
這位年歲大了一點的人站在窗邊陷入了沉思。他還記得,不久前英國和美國提供技術去幫助重建歐洲和亞洲,而他們現在,在生產方面卻落後得這麼遠,真使他吃驚。
年輕人打破經理的沉思。“我想起在電視上看到過一個廣告,”來訪者先主動說,“廣告是一種外國汽車的牌子,它的上面有這樣一些字:“如果您得到長期汽車貸款,不要買用不長久的汽車。”
經理轉過身來平靜地說:“我看這是很好的概括。這是全部問題的重點。成果是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
經理和來訪者轉身走回椅子。“坦率地說,獲得這兩方面的成果的最好方法足透過人的努力。”
年輕人的興趣增多了。當他坐下時,他問:“好,你剛才講過你不是一個親政的經理,那麼你自己幹什麼呢?”
“這個不難,”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個一分鐘經理。”
“是什麼?”年輕人的臉上露出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