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1/4 頁)
1920年時,一次總罷工曾拯救了共和國,使之免於推翻。現在工會領袖和社會民主黨人中間又討論了這樣一種措施,但是結果卻認為太危險而被放棄了。因此,巴本把合乎憲法的普魯士政府撤換以後,給魏瑪共和國的棺材又釘上了一個釘子。而這一次只用了一個班計程車兵就做到了——他就是這樣吹噓的。
至於希特勒和他的助手們,決心要推翻的不僅是共和國,而且還有巴本和他的男爵們。戈培爾在他6 月5 日的日記中表示了這個目標:“我們必須儘早同這個資產階級過渡政府脫離關係。”巴本在6 月9 日第一次會見希特勒,當時這個納粹黨領袖告訴他:“我認為你的內閣只是一種暫時的解決辦法,我將繼續努力使我的'166'黨成為全國最大的政黨。到了那個時候,總理一職就非我莫屬了。”7 月31日的國會選舉是德國在5 個月以內舉行的第三次全國性選舉。但是納粹黨人非但對這種緊張的競選活動一點也不感到厭倦,反而比往常更加狂熱和賣力地投了進去。儘管希特勒向興登堡保證,納粹黨將支援巴本政府,戈培爾卻對內政部長進行了尖銳的攻擊,而且早在7 月9 日,希特勒就去見了施萊徹爾,對政府的各項政策表示極為不滿。從希特勒公開出現場合的群眾人數來看,顯然,納粹黨的勢力有了增長。在7月27 日那天,他就在勃蘭登堡向6 萬人講了話,接著在波茨坦向幾乎同樣多的人講了話,晚上又在柏林格魯納瓦爾德大運動場向12萬人講了話,場外還有10萬人從擴音器聽了他的講話。
在7 月31日的選舉中,國家社會黨取得了大勝,一共獲得1374。5萬張選票,在國會中佔230 席,輕而易舉地成了國會中的第一大黨,雖然在608 個席位的國會中,仍遠遠不足構成多數。社會民主黨無疑是由於他們的領袖在普魯士的膽小怕事的表現,喪失了10個席位,只有133 個席位。工人階級轉向共產黨一邊,他們增加了12個席位,在國會中共佔89個席位,成了第三大黨。天主教中央黨也稍許增加了力量,從68個席位增加到73個席位,但其他中產階級政黨,甚至休根堡的德意志民族黨——在選舉中支援巴本的唯一政黨——卻居極少數地位。顯然,除了天主教徒以外,中產階級和上層階級都轉向了納粹黨。
8 月2 日,希特勒在慕尼黑附近的特格恩西湖同他黨內的領袖們開會,估計他的勝利,自從兩年前上一次國會選舉以來,國家社會黨增加了700 萬張選票,在國會中的代表從107 人增加到230 人。而如果從1928年選舉開始計算,這4 年來納粹黨的選票增加了1300萬張左右。但是要取得政權所必需的多數,希特勒還是沒有得到。他在全部票數中只贏得了37%。大多數德國人仍舊反對他。
他同助手們一直討論到深夜。戈培爾在8 月2 日的日記中記載了討論的結果:“元首面臨著困難的決定。走合法途徑?還是同中央黨合作?”同中央黨合作,納粹黨就能在國會中取得多數。但是在戈培爾看來,這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他記道:“元首' 仍然' 沒有作出最後決定。局勢還需要過一些時候才能成熟。”
但是不用很多時候。儘管希特勒所取得的勝利還談不上是決定性的勝利,但是在這種勝利的刺激下,希特勒還是忍耐不住。他在8 月4 日趕到柏林,不是去見馮·巴本總理,而是去見馮·施萊徹爾將軍,據戈培爾記載,是去“提出他的要求”。他並且說,“這些要求不會太低。”8 月5 日,在柏林附近的弗爾施登堡兵營,希特勒向馮·施萊徹爾將軍提出了他的條件:給他本人的是總理'167' 職位,給他的黨的是普魯士總理職位、聯邦政府和普魯士政府的內政部、聯邦政府的司法部、經濟部、航空部,以及給戈培爾設的一項新職務——國民教育與宣傳部。為了給施萊徹爾一點甜頭,希特勒答應把國防部給他。此外,希特勒說,他將要求國會透過一個法案,授權他在一個規定的期限內憑特別命令列使政府職權,如果國會拒絕,就把國會“送回老家”。
希特勒在會見後深信,他已經把施萊徹爾拉了過來,贊成他的計劃,於是高高興興地趕回他在上薩爾斯堡的避暑山莊。戈培爾對反對者總是不放心的,而對這個政客將軍總是心懷疑懼,不是這麼滿有把握。他在聽到了元首關於同施萊徹爾會談的樂觀報告後,在8 月6 日的日記中記道:“對於未來的事情,最好採取懷疑的態度。”不過,在一件事情上,戈培爾是有把握的:“我們一旦取得了政權,就決不放棄。他們除非把我們的屍體抬出政府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