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頁)
掘出來,改葬在英烈祠的墓室中,這地方就成了一個國家聖地。
關於這些人,希特勒在紀念碑落成典禮上說:“他們現在已是德國永垂不朽的人。他們站在這裡捍衛德國,監護我國人民,他們躺在這裡,是我們運動的真正證人。”他沒有補充一句,而且似乎也沒有德國人記得,他們也是希特勒:從地上爬起來逃命時丟下不顧,聽其死去的那些人。
1924年那個夏天,在俯瞰列赫河的蘭德斯堡舊炮臺監獄中,阿道夫·希特勒得到貴賓待遇,獨處一室,窗外景色動人。他婉辭了源源不斷來向他問候致敬、饋送禮物的訪客,召來了最後終於回到慕尼黑而被判處徒刑的忠實的魯道夫·赫斯,一章接著一章開始口授一本書。
第四章 希特勒的思想和第三帝國的根源
希特勒想把他的書題名為《四年半來對謊言、愚蠢和膽怯的鬥爭》,但是負責出版這本書的納粹黨出版社有實際頭腦的經理馬克斯·阿曼不喜歡這個累贅的而沒有生意眼的書名,把它改成簡短的《我的奮鬥》。阿曼對這本書的內容大感失望。他原來以為這是一本有趣的個人故事,希特勒會詳細記述他怎麼樣從一個維也納的默默無聞的“工人”一躍而成為世界聞名的人物。
而我們已經知道,這本書裡自傳的成分很少。那個納粹黨出版社經理原來也指望這是一本描寫啤酒館政變的內幕書,他相信,其中的精彩場面和勾心鬥角的情況,讀起來一定使人很感興趣。但是當時正是黨最不走運的時候,希特勒這個精明狡猾的人深知不能再去翻老帳。* 《我的奮鬥》中幾乎一句話也沒有提到失敗的政變。
第1 卷是在1925年秋天出版的。全書約400 頁,售價12馬克(摺合3 美元),大約比當時德國出版的大多數書籍定價貴一倍。它在當時並沒有立即成為一本暢銷書。阿曼吹噓說,第一年售出了23000 本,以後銷售量繼續上升,這種說法,在反納粹人士中間沒有人輕易置信。
由於盟國在1945年繳獲了納粹黨的埃那出版社的版稅清單,《我的奮鬥》實際銷售額現在已經弄清楚了。
1925年銷了9473本,此後3 年中,銷售額逐年下降。上下卷算在一起,1926年跌到6913本,1927年跌到5607本,1928年只有3015本。
1929年稍許增加:'81'一點,為7664本。
1930年納粹黨走運後,銷路也隨之增加,當時出版了一卷裝的廉價本,只售8 馬克,銷路達54086 本,次年稍有下降,為50808 本,1932年增至90351 本。
頭7 年平均來算,希特勒的版稅已是相當可觀的,從1925年起,這就成了他主要的收入來源。但是比起他在1933年擔任總理那一年收入的版稅來,上述幾年就簡直算不得什麼了。希特勒擔任總理的頭一年,《我的奮鬥》銷了100 萬本,他的版稅收入(1933年1 月1 日起他的版稅率從10%增至15%)達100 多萬馬克(摺合約30萬美元),使他成了德國最時行的作家,也是第一次成了百萬富翁。”除了聖經以外,在納粹政權下,沒有別的書有這麼好的銷路,當時家家戶戶的桌子上都有這本書,否則就會感到不太安全。
在一對青年男女結婚的時候,向新郎新娘送一本《我的奮鬥》,幾乎是一種義務一一當然也是很得體的。而且學童們不論從什麼學校畢業,也幾乎人人會得到一本。到1940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一年,這本納粹黨聖經在德國已經銷售了600 萬本。像大多數的作家一樣,希特勒同他的所得稅徵收員也有糾葛,至少——我們不久就會談到——在他成為德國的獨裁者之前是如此。並不是每一個買了一本《我的奮鬥》的德國人都一定讀過這本書。我聽到過不少納粹黨的忠實信徒表示,這本書讀起來太枯燥乏味了,也有不少人私下承認,他們從來沒有讀完這本臃腫冗長、共有782 頁的厚書。但是可以這樣說,要是在1933年之前德國有更多的非納粹黨人讀了這本書,要是外國政治家在還不太晚的時候仔細讀了這本書,德國和全世界本來是可以免於一場災禍的。因為,不論你對阿道夫·希特勒可能提出什麼其他的譴責,你決不能譴責他沒有用書面精確地寫下,如果他一旦掌權的話他要把德國變成為怎樣的一個國家,他要用德國的武力征服把世界變成為怎樣的一個世界。在這本富有啟示性的書裡,他極其詳盡地描繪了第三帝國的藍圖,特別是描繪了他在1939年到1945年的勝利年代裡強加給被征服的歐洲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