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3/4 頁)
特汪格、雅可布·瓦塞曼、阿諾德·茨威格和斯蒂芬·茨威格、埃裡希·瑪麗亞·雷馬克、瓦爾特·臘思瑙、艾伯特·愛因斯坦、阿爾弗雷德·凱爾和雨果·普魯斯等人。雨果·普魯斯是草擬魏瑪憲法的學者。但是,不僅數十位德國作家的作品遭到焚燬,有許多外國作家也不能倖免,其中有:傑克·倫敦、厄普頓·辛克萊、海倫·凱勒、瑪格麗特·山額爾、H·G·威爾斯、哈夫洛克·艾利斯、阿瑟·施尼茨勒、弗洛伊德、紀德、左拉、普勞斯特。用一份學生宣言的話說,凡是“對我們的前途起著破壞作用的,或者打擊德國思想、德國家庭和我國人民的動力的根基的”任何書籍,都得付之一炬。
新上任的宣傳部長戈培爾博士從現在起將使德國文化不得越出納粹思想的雷池一步。他在被焚的書籍化為灰燼之際向學生們講了話。“德國人民的靈魂可以再度表現出來。在這火光下,不僅一箇舊時代結束了;這火光還照亮了新時代。”
照亮德國文化納粹新時代的,不僅有焚書的火焰和雖然沒有像焚書那麼有象徵性卻更加有效的措施,即禁止千百種書籍在書店出售或在圖書館流通,禁止許多種新書的出版,而且還有任何現代西方國家都沒有經歷過的那麼大規模的文化管制。早在1933年9 月22日,就在戈培爾博士的指導下根據法律設立了德國文化協會。它的目的,用該法律的話來說,規定如下:“為了推行德國文化的政策,必須使各方面的創造性藝術家都集合在國家領導下的一個統一的組織中。不僅必須由國家決定思想方面和精神方面的發展路線,而且還必須由國家領導和組織各種專業。”
為了指導和控制文化生活的各方面,在德國文化協會下面成立了7 個協會:德國美術協會、德國音樂協會、德國戲劇協會、德國文學協會、德國新聞協會、德國廣播協會和德國電影協會。凡是從事這些職業的人,都必須加入有關的協會,這些協會的決定和指示具有法律效力。這些協會所擁有的權力中,有一項是它們'242' 可以因“政治上不可靠”而開除或拒絕接受會員,這就意味著可以——而且事實上常常是——不讓那些對國家社會主義不太熱心的人從事他們的專業或藝術,從而剝奪了他們的生計。
凡是30年代在德國生活過的人,只要是關心這些事情的話,沒有一個人能夠忘記,曾經有過那麼悠久的極高的文化水準的民族,它的文化水準竟發生這樣令人噁心的退化。不用說,一經納粹領袖們決定,藝術、文學、報刊、廣播和電影都必須專門為新政權的宣傳目的和野蠻哲學服務,這種退化就是不可避免的。除了恩斯特·約恩格和恩斯特·維查特的早期作品以外,沒有一個還在人世的比較重要的德國作家的作品曾在納粹當政時期出版過,差不多所有這些作家,都在托馬斯·曼的帶頭下移居到國外。極少數留在國內的作家不是自動地就是被迫保持緘默。每一本書或者劇本的手稿,都必須先送宣傳部審查,經它認可後才能出版或者上演。
音樂的遭遇算是最好的了,只是因為音樂是各種藝術中政治性最少的藝術,而且德國人在音樂方面有著從巴哈、貝多芬、莫扎特到布拉姆斯的極為豐富的遺產。但是,門德爾松的作品則禁止演奏,因為他是猶太人(所有猶太作曲家的作品都是被禁止的),德國的第一流現代作曲家保羅·興德密特的音樂也是如此。大交響樂團和歌劇院中的猶太人很快就被清除出去。跟作家們不一樣,德國音樂界的大多數有名人物都決定留在納粹德國,讓他們的名氣和才能為新秩序增加威望。本世紀最優秀的指揮家之一威廉·福特汪格勒留在德國。他因為袒護興德密特而在1934年有一年失寵,但是在希特勒統治的其餘年代裡又恢復活躍。理查德·斯特勞斯也許是世界上還在人世的第一流作曲家了,他也留了下來,而且一度擔任德國音樂協會主席,不借以自己的聲名幫助戈培爾糟蹋文化。卓越的鋼琴家瓦爾特·吉斯金有很多時間在外國作演奏旅行,這些演奏是宣傳部長為了提高德國“文化”在國外的聲望而組織或讚許的。但是由於音樂家們沒有移居國外,由於德國古典音樂具有豐富的寶藏,所以人們可以在第三帝國時期聽到演奏和表演得極為出色的交響樂和歌劇。柏林交響樂團和柏林國家歌劇院是其中最為卓越的。精彩的音樂節目起了很大的作用,使人們忘掉在納粹統治下其他藝術的退化和很多生活方面的退化。
必須說,在戲劇方面,只要是上演古典劇,就仍然保持著很多原來的高超水平。不用說,馬克斯·萊因哈特是和所有其他猶太籍演出人、導演和演員一起走了。納粹劇作家們實在蹩腳透頂,群眾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