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第2/4 頁)
候,希特勒召見這位大使,把覆信交給了他。據漢德遜向倫敦提出的報告,同第一次會見相比,這位元首“顯得十分安詳而且始終沒有提高嗓門”。
希特勒說' 漢德遜報告道' ,他已經50歲了,要打現在就打,他不想等到55歲或者60歲再打。這位德國獨裁者在山頂別墅中發出叫囂時所顯露的不可一世的狂妄態度,在德國人的會談記錄中甚至表現得更加露骨。記錄在記述了他表示願意在50歲的時候打仗而不想等到以後再打的話之後,接著寫道:' 希特勒說' 英國最好別忘了,作為一個上過前線的軍人,他懂得戰爭是怎麼一回事,並且會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不用說誰都明白,如果世界大戰' 指1914—1918年的戰爭' 期間由他當德國首相,德國是不會戰敗的。
自從波蘭人膽敢和希特勒對抗以來,希特勒一直在對國外人士和德國人民吹牛說謊、虛聲恫嚇。他給張伯倫的覆信就是集這種謊言與恫嚇之大成的混合物。他說,德國並不想和大不列顛發生衝突。德國一直準備“以一個真正空前慷慨大度的建議為基'547' 礎”同波蘭人討論但澤和走廊問題。但是英國對波蘭的無條件的保證,只是鼓勵波蘭人“對居住在波蘭境內的150 萬日耳曼居民掀起駭人聽聞的恐怖迫害的浪潮”。他宣佈,這樣的“暴行對於受害者來說是可怕的,而對於德意志帝國這樣一個大國來說,則是不能容忍的”。德國將不再容忍這種暴行。
最後他談到英國首相保證英國將信守對波蘭所承擔的義務這一點,他用堅定的口吻告訴英國首相說,“這絲毫不能動搖德國政府捍衛德國利益的堅定意志……如果英國竟然發動進攻,它將發現德國是有準備而且有決心的”。
這次函件來往的結果如何呢?現在,希特勒從張伯倫那一方得到了一個莊嚴保證說,一旦德國進攻波蘭,英國就要投入戰爭。而首相從元首方面得到的回答是:這不會有什麼不同的結果。但是,此後緊張的8 天中的一系列事件表明,在8 月23日那一天,他們兩個人誰也不相信自己所聽到的對方的話已無轉圜餘地了。
希特勒尤其是這樣。來自莫斯科的好訊息使他大為振奮,他相信,儘管張伯倫剛剛寫了那封信給他,在俄國轉了向之後,英國一定會重新考慮是不是要履行對波蘭的義務的問題,而在英國之後,法國也會重新考慮。因此,這位元首在8 月23日傍晚當漢德遜飛返柏林的時候,決定了向波蘭發動進攻的日期:8 月26日,星期六,拂曉4 點30分。
“關於發動進攻的具體日期和時刻,將不再發布命令,”哈爾德將軍在日記中寫道,“一切都將按計劃自動進行。”
但是這位陸軍參謀總長沒有說對。8 月25日發生了兩件事,使希特勒在他的部隊按計劃應當突破波蘭國境之前不到24小時的時候從災難的深淵邊緣縮了回來。一件事發生在倫敦,另一件發生在羅馬。
希特勒在8 月24日回柏林歡迎了從莫斯科歸來的裡賓特洛甫,聽取了關於俄國人方面的情況的第一手報告,然後在25日這天上午給墨索里尼發了一封信。這封信就他何以未能把他和蘇聯談判的情況及時通知這位軸心夥伴的原因作了事後的解釋。他說他“沒有想到”談判會進展得這樣快,會得到這樣的結果。他說,蘇德條約“必須看成是軸心方面所能取得的最重大不過的收穫”。
但是,這封已從繳獲的檔案中找到原件的信的真正目的,還在於先向這位義大利領袖打一個招呼,告訴他德國隨時可能對波蘭發動進攻。不過希特勒並沒有把他所定的確切日期告訴他的盟友。他說,“波蘭方面如果發生令人不可容忍的事件,我將立即採取行動……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人能夠預言下1 個小時將會發生什麼事情”。希特勒沒有明確要求義大利給予援助。因為根據意德同盟條約,義大利自動給予援助是理所當然的事。因此他在信中僅表示希望獲得義大利的諒解。雖然如此,他仍然盼望立即得到'548' 一個答覆。這封信由裡賓特洛甫親自從電話中口述給德國駐羅馬大使,於當天午後3 點20分送到那位領袖手裡。
在這期間,元首於午後1 點30分在總理府接見了漢德遜大使。他摧毀波蘭的決心毫未動搖,但是他比兩天前在伯希特斯加登同漢德遜談話的時候更加急於作最後一次努力,使英國置身於戰爭之外。據大使發給倫敦的報告,他發現元首“十分冷靜和正常,話也說得非常認真,顯然流露出誠意”。儘管有著過去一年來的切身經驗,漢德遜甚至到了這個時刻還看不透這位德國元首的“誠意”。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