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第3/4 頁)
,德國不能再同意英國的看法,認為透過同波蘭的直接談判可以取得解決辦法。不過,“完全”為了讓英國政府感到滿意,為了維護英德友誼,德國準備“接受英國的建議,同波蘭進行直接談判”。“如果重新劃分波蘭領土”,德國政府未經蘇聯同意是不能給予任何保證的。' 英國政府當然不知道德蘇條約瓜分波蘭的秘密議定書。' 照會宣佈,“至於其他方面,德國政府在提出這些建議時絕對無意觸犯波蘭根本利益或對獨立的波蘭國家的存在表示異議”。
接著,到最後,來了圈套:因此,德國政府接受英國政府的建議,同意由英國出面斡旋,請波蘭派遣一位全權特使前往柏林。本政府指望該特使子1939年8 月30日星期三到達。
德國政府將立即擬出一個自己所能接受的解決方案,並且願意在可能辦到的情形下將該方案在波蘭談判代表到達之前交給英國政府。
漢德遜閱讀照會的時候,希特勒和裡賓特洛甫都一聲不響地在一旁看著他。最後他看到了德國期望波蘭全權特使於第二天到達的那一段。“這口氣聽來像最後通牒,”他說。但是希特勒和裡賓特洛甫矢口否認。他們說,他們只是想強調指出,“當兩國充分動員的軍隊已在嚴陣對峙的時候,時機是多麼緊迫”。
這位大使無疑還記得希特勒給予許士尼格和哈查的接待,因而問他,如果波蘭全權代表來了,是否會受到“良好的接待”,磋商是否能“在完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
“那當然。”希特勒回答說。
接著在某一點上由於希特勒提出了一個“毫沒來由”的指責' 漢德遜語' ,引起了一場激烈的舌戰。希特勒的指責是這位大使對於有多少日耳曼人在波蘭遭到屠殺的問題“一點兒也不在乎”。漢德遜說,他對於這一點立刻作了“激烈的駁斥”。”
“那天晚上我從德國總理府出來時,心裡充滿了最陰黯的不祥之感。”漢德遜後來在回憶錄中這樣追述,不過他在當晚發給倫敦'579' 的電報中似乎沒有提到這一點。在談話中,希特勒曾經對他說:“我計程車兵在問我,‘打還是不打?’”他們已經錯過了一個星期的時間,他們不能再損失一個星期了,“因為波蘭的雨季將有利於他們的敵人”。
雖然如此,從這位大使的正式報告和他後來寫的書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當時他還不太明白希特勒這個圈套的用意所在;直到第二天,當希特勒又扔出一個圈套時,漢德遜才識破了他的詭計。這位獨裁者的把戲從他的正式照會中來看是昭然若揭的。他在8 月29日晚上要求參加談判的波蘭全權特使在第二天就在柏林出現。毫無疑問,他是打算用對待奧地利總理和捷克斯洛伐克總統的那一套辦法在類似的情況下來對待波蘭的特使。如果波蘭人像他所確信的那樣,不趕緊派特使前來柏林,或者即使派來了談判代表而又拒絕接受希特勒的條款的話,他就可以把拒絕“和平解決”的罪名加在波蘭頭上,這樣就可以誘使英法在波蘭受到攻擊時不予援助,這個圈套很幼稚,但是卻簡單而又明瞭。
但是8 月29日那天晚上,漢德遜還沒有看得這樣明瞭。他一面草擬拍給倫敦的報告他同希特勒會昭情況的電報,一面把波蘭大使請到他的大使館來。他把德國的照會以及他本人和希特勒的談話統統告訴了波蘭大使。根據他自己的記述,他“竭力使對方明白立即採取行動的必要。我請他為了波蘭本身利益著想,敦促他的政府立即指派一名代表出席建議中的談判”。但是在倫敦外交部裡,頭腦則比較清醒。哈利法克斯在仔細估量了德國的答覆以及漢德遜關於同希特勒會晤的報告之後,於8月29 日清晨2 時電告這位大使說,英國雖將慎重考慮德國的照會,但“要我們今天就在柏林變出一個波蘭代表來顯然是無理的,德國政府不應當作這種指望”。這時候,外交家和外交部的官員們都日以繼夜地忙個不停,漢德遜在清晨4 點30分就把這個電報送到了威廉街。
8 月30日這一天,他又傳達了4 份倫敦的來電。一份是張伯倫給希特勒的私人短簡,告訴他英國政府正在“緊急”考慮德國的復照,將在當天下午較晚的時候作出回答。在此之前,這位首相要求德國政府避免邊境衝突,他說他已經向波蘭政府提出了同樣的要求。至於其他方面,他說“在目前的意見交換中,英德之'580' 間表現出互相諒解的願望,是值得歡迎的”。第二份是哈利法克斯的一封內容類似的信。第三份是英國外交大臣致德國政府的照會,說英國政府接到關於德國人在波蘭境內進行破壞的報告,並要求德國人停止這類活動。第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