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第3/4 頁)
希特勒動手一樣,這時向希特勒呼籲要他避免戰爭的各中立國家的領導人也是白費了一番唇舌。8 月24日,羅斯福總統向希特勒和波蘭總統分別發出急電,敦請他們解決彼此間的分歧而不要訴諸武力。莫斯切斯基總統第二天就在一封措詞頗為得體的覆電中提醒羅斯福,“提出要求並且要求讓步”的並不是波蘭,但是儘管如此,波蘭還是願意按照美國總統的建議,透過直接談判或者中間調停同德國人解決爭端。希特勒則根本沒有答覆' 羅斯福還提醒希特勒說,他還沒有答覆總統在4 月間給他的呼籲'。第二天,8 月25日,羅斯福'561' 又給希特勒發了一封電報,把莫斯切斯基的和解態度通知他,懇求他“同意已為波蘭政府接受的和平解決的原則”。
這第二封電報也沒得到答覆;不過在8 月26日晚上,威茲薩克約見了美國駐柏林代辦亞歷山大·寇克,要他轉告美國總統,元首已經收到那兩份電報,並且已經“交給外交部長,供政府考慮”。
8 月24日,教皇透過電臺廣播呼籲和平,“憑著基督的血……祈求強者傾聽我們的呼籲,希望他們不要因為肆行不義而變成弱者……如果他們不願意自己的力量成為毀滅的原因的話”。8 月31日下午,教皇又以內容相同的照會分送給德國,波蘭、義大利和兩個西方大國的政府,“以上帝的名義祈求德意志和波蘭兩國政府……避免任何不幸事件”,並且要求英、法和義大利三國政府支援這一呼籲,他還說:教皇不願放棄透過即將舉行的談判取得公正的和平解決的希望。
教皇,也像世界上幾乎所有的人一樣,不知道所謂“即將舉行的談判”只不過是希特勒用來給侵略作藉口的一個宣傳伎倆。實際上,我們不久就可看到,在那最後一個和平的下午根本就沒有進行什麼真誠的談判。無論是即將舉行也好,不即將舉行也好。
幾天以前,在8 月23日,比利時國王以“奧斯陸”國家' 比利時、荷蘭、盧森堡、芬蘭和三個斯堪的納維亞國家' 統治者的名義,也廣播了一篇動人的和平呼籲,要求“對事態發展負有責任的人,透過公開的談判來解決他們的爭執和要求”。8 月28日,比利時國王和荷蘭女王聯名錶示“願為避免戰爭”進行斡旋。
儘管這些中立國家發出的呼籲的方式和用意是高貴的,但是今天重讀之下,卻給人一種不現實和悲觀的感覺。彷彿美國總統、教皇和那些北歐民主小國的統治者同第三帝國不是生活在一個星球上似的,他們對柏林方面的事情就同對火星上的情況一樣缺乏瞭解。他們竟全然不知道阿道夫·希特勒的思想、性格和目的,全然不知道德國人,除了極少數例外,願意置倫理、道德、榮譽或基督教的人道觀念於不顧,而準備盲目地跟著希特勒走,不論他走向哪裡,採取什麼道路。他們這樣全然無知將在未來的歲月中使得羅斯福和比利時、荷蘭、盧森堡、挪威、丹麥各國的君主領導下的人民付出慘重的代價。'562' 我們這些在最後幾天緊張的和平日子裡留在柏林企圖向外界報道訊息的人,對於總理府和外交部所在地威廉街和軍事總部所在地班德勒街發生的事情也知道得很少。我們儘可能地密切注意威廉街上政府各部出出進進、川流不息的人群。我們每天在一大堆謠言、傳聞、謊話,誑騙中間沙裡淘金。普通老百姓和我們所認識的政府官員、黨的領袖、外交家以及軍人的情緒,我們是瞭解的。但是有些事情,我們和普通老百姓一樣矇在鼓裡,比如漢德遜大使頻繁地和希特勒、裡賓特洛甫舉行會晤,而且常常爭得面紅耳赤,其中說些什麼我們就沒法知道;希特勒與張伯倫之間、希特勒與墨索里尼之間、希特勒與斯大林之間有書信往返,其中的內容,我們也摸不清;裡賓特洛甫與莫洛托夫之間、裡賓特洛甫與齊亞諾之間舉行過會談,他們到底說了些什麼,我們也無從得知;至於那些忙得暈頭轉向、心慌意亂的外交家與外交部官員之間互相交換的密碼電報的內容,以及軍方首腦正在策劃和採取的各種行動,我們就更莫名其妙了。
當然,有少數一些事情,我們和公眾是知道的。比如德國人大吹大擂的德蘇條約,大家自然知道,只不過瓜分波蘭和東歐其餘部分的秘密議定書直到戰後才知道。我們都知道,甚至在這一條約還沒簽字以前,漢德遜就飛到伯希特斯加登鄭重地告訴希特勒,這個條約不能阻止英國履行它對波蘭的保證。8 月的最後一個星期開始以後,我們在柏林就感覺到,除非再來一個慕尼黑,否則戰爭是不可避免的了,而且已經是不出幾天的事。到8 月25日,最後一批英、法僑民都離了境。原來預定於8月27 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