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第2/4 頁)
以及在一些比曼施坦因軍階較高的將領們中存在著某種職業上的妒忌,曼施坦因在1 月底被調去指揮1 個步兵軍。儘管如此,他在2 月17日柏林招待一批新任軍長的宴會上,還是找到機會親自向希特勒陳述了自己的打破正統的觀點。他認為,用一支裝甲部隊突破阿登森林,一定可以出其不意地給盟軍以沉重的打擊,因為他們的將領像大多數德國人一樣,很可能認為這個多山的森林地帶不適於使用坦克。德軍右翼進行佯攻,就可以使英法聯軍慌亂地馳赴比利時,然後,在色當突破法軍的陣地,再沿松姆河北岸直趨英吉利海峽,這樣德軍就可以使英法聯軍的大部和比利時軍落入羅網。
正如包括約德爾在內的幾個將領所強調指出的,這是一個大膽的、不無危險的計劃。但現在已把自己看成是一個軍事天才的希特勒,真的認為這就是他自己的主意,因此熱情愈來愈高。哈爾德起初把它看作瘋人的狂想,未予理會,現在也開始贊成它了,而且透過他的參謀總部軍官的幫助,對計劃作了很大的改進。1940年2 月24日,最高統帥部發布一道新的指令,正式採納這個計劃,並命令所有的將領在3月7日以前重新部署好自己的部隊,1939年10月29日重訂“黃色方案”時,曾取消佔領荷蘭的計劃;但在11月14日,由於空軍的要求,又把這個計劃恢復了。空軍需要荷蘭機場,用以對付英國,它願意給這次規模不大但又相當復'719' 雜的作戰行動提供一大批空運部隊。小國的命運往往就是根據這種考慮來決定的。這樣,在挪威戰役接近勝利結束,5 月初天氣轉暖時,德國人部署了世界上從來沒有見過的強大兵力,在西線待命進攻。單從數量上來看,雙方勢均力敵——德國136 個師,法、英、比、荷135 個師。守方有著廣大的防禦工事這一有利條件:南方有難以超越的馬奇諾防線,中間有綿亙不斷的比利時要塞,北方有荷蘭的水上防線。即使在坦克的數量方面,盟軍也足與德軍匹敵。但他們並沒有像德軍一樣把坦克集中起來。同時由於比利時和荷蘭拘泥於恪守中立,他們沒有舉行聯合參謀會議,以致守方不能充分協調自己的計劃和力量。德國的有利條件則是:有一個統一的指揮部,操有進攻的主動權,對侵略行動沒有道德上的顧忌,上上下下信心十足,還有一個大膽的計劃。他們還有在波蘭作戰的經驗,他們在那裡的戰鬥中已經嘗試過自己的新戰術和新武器。他們知道俯衝轟炸機和大量使用坦克的價值。同時他們還知道,正如希特勒一直不斷指出的,法國人雖然會保衛自己的國上,但對未來的發展卻毫無信心。德國最高統帥部雖然有信心也有決心,但正如秘密記錄所表明的,在即將發動進攻時,也曾經心驚膽戰過一陣——至少作為最高統帥的希特勒是這樣的。約德爾將軍在日記中曾記下了這一點。希特勒對於開始進攻的時刻,曾幾度作最後一分鐘的推遲。他在5 月1 日確定在5 月5 日發動進攻。5 月3 日他把它推遲到5 月6 日,這是由於天氣的關係,但也許有一部分原因在於外交部認為他所提出的對於侵犯比利時和荷蘭中立的理由不很充分。5 月4 日他確定5 月7 日為X日;次日又把它推遲到星期三,即5 月8 日。約德爾寫道,“元首已經決定了‘黃色方案’的藉口”。比利時和荷蘭將被指責完全沒有遵守中立原則。
5 月7 日' 約德爾的日記繼續寫道' ,元首的火車定於16時38分離開芬肯克魯格。但天氣情況還沒有弄清楚,因此' 進攻的' 命令取消了……元首對於再次延期甚感不安,因為怕有人洩露風聲。比利時駐梵蒂岡公使與布魯塞爾方面進行的商談,引起了一種推測:有一個在4 月29日離開柏林到羅馬去的德國人士,已經犯了叛國罪行……
5 月8 日,從荷蘭傳來令人震驚的訊息。那邊己取消休假、進行疏散、設定路障,並採取了其他動員措施……元首不願再等下去了,戈林要求至少推遲到10日……元首非常焦急不安;後來他終於同意推遲到5 月10日,他說,這是違反他的直黨的。但是,不能再往下拖延了……'720'5月9 日,元首決定,一定要在5 月10日發動進攻。17時與元首同車離開芬肯克魯格。在得到10日天氣情況有利的報告以後,在21時發出代號“但澤”的命令。
希特勒由凱特爾、約德爾和最高統帥部其他人員陪同,於5 月10日天剛破曉時,到達了繆恩施特菜菲爾附近、他稱之為“鷹巢”的大本營。德軍在西面25英里之外的地方,正在越過比利時邊界長驅直人。在從北海到馬奇諾防線之間的175 英里戰線上,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