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部分(第4/4 頁)
bsp;。
(一)長江防線
南方在長江沿線置列有一系列軍事重鎮,扼守長江的幾處要點。古代長江下游易渡之處有二,一是採石渡,一是瓜洲渡,分處建康的上下游。江北之敵yù渡江攻建康者多出此兩處。建康方面也加強對這兩處渡口的防守,在這兩處渡口的南岸,置兵戍守,立為重鎮,這就是京口(今鎮江)和採石。與此二地隔江相對的,東面是廣陵(今揚州),西面是歷陽(今和縣),北方鐵騎南下,往往東抵廣陵,西抵歷陽,故亦立重鎮以守之。
京口即今江蘇鎮江市。最早孫權曾立都於此,號為京城,遷都建鄴後,立為京口鎮。自此以後,立國於東南者,均以京口為重鎮。東晉時,郗鑑經營京口以挫蘇峻之亂,遂建為雄鎮,號稱北府,與西府歷陽、南州姑孰一起拱衛京師建康。桓溫專擅朝政,視京口為眼中釘,曾謂“京口酒可飲,兵可用。” ; ;' ; ;注:《資治通鑑》卷一百零二 ; ;晉紀二十四 ; ;' ; ;其帳下謀士郗超會其意,暗示其父郗愔將京口讓給了桓溫。謝玄在淝水挫敗前秦苻堅大軍,依靠的主要是京口的北府兵。桓玄自荊州東下,朝廷本yù倚北府兵以拒桓全,但北府將劉牢之舉兵降附桓玄,桓玄遂入建康。桓玄代晉,劉裕、劉毅等據京口起兵反玄,因以滅玄。劉裕代晉後,有鑑於京口的戰略地位,曾遺詔“京口要地,去都邑密邇,自非宗室近戚,不得居之” ; ;' ; ;注:《宋書》卷七十八 ; ;劉延孫列傳 ; ;' ; ;終劉宋一朝,無論是在對北敵的戰爭中,還是在內部政治鬥爭中,京口的地位都是舉足輕重。梁末,陳霸先鎮京口,王僧辨守建康,陳霸先襲殺王僧辨,亦據京口而發,並最終建陳代梁。隋滅陳之戰中,賀若弼自瓜洲率先渡過長江,攻佔京口,與自採石渡江的韓擒虎合圍建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