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3/4 頁)
然心念一動,問身邊陳繼周道:“繼周兄,逢父年方几何?”
原來陳繼周有長子名逢父,次子榘以相隨左右,那逢父不但生的一表人才,更是精通文韜武略,智謀寬廣。
陳繼周有些疑惑,道:“犬子是寶祐四年所生,今歲已有二十了。”
天祥道:“繼周兄,吾這小女柳娘今年正好十八,自幼便十分乖巧,只因吾常年在外,無暇為她尋著婆家,如今見小女與令郎頗是登對,不如便結了這門親事如何?”
繼週一聽大喜,忙道:“如此甚好,甚好,卻是吾兒高攀了。”
天祥道:“繼周兄過謙了,逢父文武雙全,他日前程不可限量也。”
榘以在一旁笑道:“看來今後須喚柳姑娘為大嫂了。”
那邊柳娘聞罷羞不可當,急急跑回後堂去了。
陳逢父慨然道:“大人既有此美意,逢父自然從命,何況……柳妹確是一位好女子,只是匈奴未滅,無以家為,待他日擊退北虜,保得社稷平安,小侄方能與柳妹完婚。”
天祥讚道:“逢父,你能深明大義,以國事為先,正是堂堂男子應有所為,倒不枉我擇你為婿。此門親事暫且定下,待到腥羶去盡,四海廓清之時再完婚不遲,只是你既答應,便不可再行推脫。”
逢父忙道:“若能娶到柳妹,實是小侄一生福氣,既有此約,當終身不負。”
高潭哈哈大笑道:“逢父,汝還不快叫岳父。”
陳逢父滿面通紅,低聲道:“高大哥說笑了。”
眾人一時高興,都笑了起來,卻是沖淡了不少感傷之意。
待一行人正要走,文府門前忽然喧鬧起來,原來是孫實甫與彭震龍帶了不少鄉中父老來投,其中多時附近官窯中的窯工。
天祥大喜道:“兩位妹婿來的正是時候,大家一同為社稷建功,也好為鄉里增光添彩。”
當下文天祥整頓好隊伍,與家人灑淚道別,率眾徑往吉州公田與大軍會和,之後便日夜兼程往京師趕去,歐陽廉亦贈了不少糧草輜重相助,急行之下,勤王軍終於八月下旬到了臨安。
作者題外話:(上卷完)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上卷完結語
連續數月蹉跎中,我寫完了這部作品的上卷,著實費了不少力,查閱了不少資料書籍。
早有朋友說,寫歷史小說是件吃力不討好的差事,尤其是沒有奇幻色彩、沒有“穿越”、沒有帝王民女那些眼花繚亂愛情的作品。
以前總對大仲馬、瓦爾特·司各特與顯克微奇的歷史小說著迷,現在也一樣。他們的小說也沒有太多華麗的東西,然而仔細讀完後,卻能感覺到一個民族的自豪感和魂魄。
《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名著雖然經久不衰,古典主義歷史小說的精髓恐怕卻在一點點的流逝、消耗、離我們遠去。
不管點選率是否差強人意,我會堅持古典主義的寫法,無論是在小說的下卷,還是今後的作品之中。
在此十分感激點選、閱讀拙作的讀者,是你們給了我許多的動力,我會很榮幸繼續為你們而寫,為你們而努力。
危局(一)
焦山慘敗後,朝堂之上雖是人心慌亂,那臨安市坊間倒還算安然,只是氣氛迫人,頗有些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意境。
聽聞前方戰況不利,周洛心中早回到那吹角連營,直恨不得親身前往殺敵。便在此時,荇兒又懷了生孕,更是令他平添起不少愁緒。
日日煩擾之下,周洛忽然想起寧兒,心中不免愁腸百結,一日實在忍不住,便在當值後去了中瓦子,欲尋寧兒相見。
到了寧兒與秋兒所住小院,卻發現早已人去樓空,周洛知道是寧兒定是有心避開自己,心中不禁惘然若失。好在有鄰人與寧兒相熟,見周洛武官打扮,不敢隱瞞,方才告之她們搬去癸辛街了。
周洛心下黯然,本想作罷,卻不由自主也向癸辛街走去,一到巷口,正看見秋兒搬著一匹刺繡出來。
秋兒見著周洛,不禁尖叫一聲,手中刺繡差點散落一地。
約莫兩年不見,秋兒的身材變得高挑婀娜了許多,已不似當日少女姿態,容貌卻依舊清秀,不染半分俗氣。
秋兒囁嚅道:“周相公,你怎會尋來此處,莫不是天意?自上次西湖一別後,姑娘常常傷感流淚,你如今來見她,卻也……卻也甚好,免得姑娘憂心。”
說罷,秋兒將周洛引至街巷深處,指著一處老宅道:“進去左手邊廂房便是,周相公,我還要去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