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頁)
,此時更是附逆甚眾。
便在元軍勢如破竹之際,那京師臨安府中已是風聲鶴唳,亂作一團。眾官與太學諸生紛紛上疏,要求賈似道督戰,那賈太師卻是惶惶不可終日,只是推脫。末了,與陳宜中、許自、宋京、廖瑩中、翁應龍等同黨一番商議之後,賈似道便在臨安開都督府,掌管諸路軍馬,並以其心腹,步軍指揮使孫虎臣總領三軍,黃萬石任參贊軍事,又大取官庫金銀、交子,以為備戰所需,實際卻又有不少流入私囊。。 最好的txt下載網
丁家洲(一)
德祐元年正月某日,正值宋廷的元旦大朝會剛過不久,那臨安大內的大慶殿裡卻是愁雲慘淡,實無半點喜慶之意。
當時新皇趙隰年齡不足五歲,由入內內侍省都知陳簡牽手領出,坐在龍椅之上,其生母全太后、祖母謝太后分坐左右兩側垂簾聽政。
眾官朝賀新皇已畢,那謝太后忽然嘆息道:“佳節甫畢,原本不該說些掃興之事,然而時勢未卜,哀家卻不可不說。”
賈似道知道太后必定要說鄂州失陷,元軍渡江之事,便搶先說道:“太后可是為北虜憂患?其實全然不必,有老臣在,定保社稷無虞。”
福王與芮聽罷,火往上衝,忍耐不住道:“那北虜都要渡江攻取建康了,太師卻安在朝中,莫非要決勝千里乎?”
似道臉上一紅,心中倒有些羞慚,一時說不上話來。
黃鏞出班道:“那呂文煥背叛朝廷,太師倒好,並不治其家族之罪,反是更加重用,前幾日那呂師夔又舉江州降了。”
似道惱怒,正要還口,身後卻有一人焦躁起來,正是呂文德之子,呂文煥之侄呂師孟,時任兵部侍郎之職。
呂師孟大叫道:“黃大人此言差矣,文煥是文煥,師夔是師夔,我呂師孟卻是絕無二心,何必一併論之,若是叫我在沙場上碰見他們,自當大義滅親,以報朝廷。”
似道喜道:“師孟,汝說得好,說得好。現在北虜尚未渡江,諸公慌什麼,老夫若是出山,又何足為慮。”
陳文龍冷冷地道:“既然太師如此忠勇,自可親往督師,勿要叫太皇太后如此煩惱。”
“這個……還須從長計議。”似道心中一驚,不覺語塞,其實以他的才學膽氣,又哪裡敢赴前線親自統軍。
“下官也以為局勢非常,非太師親自出馬不可。”說話之人面色蒼白,身形瘦小,留著稀疏長鬚,卻正是監察御史孫嶸叟。此人向來精明,嘴上筆下功夫十分了得,平日裡彈劾同僚又是絲毫不講情面,是以朝中人人懼他三分。
新任左丞相王爚也道:“賈太師昔日再在鄂州破敵,方換得我大宋這十幾年來的太平,此時太師若是不出,有誰可替?”那王爚是三朝老臣,平素雖不似江萬里那般嫉惡如仇,卻也可稱德高望重。他向來厭憎似道,更知他無膽量親征,卻偏欲激之,讓其出醜。
王爚表態後,那資政殿學士、籤書樞密院事文及翁、同籤書樞密院事倪普、左司諫潘文卿、右正言季可、國舅楊亮節等紛紛附議,請賈太師赴江淮督軍。
賈師憲大驚,口中推卻道:“老夫雖有雄心,奈何年事已高,筋骨老邁,恐怕力不從心了。我大宋江山遼闊,能人輩出,望朝廷另選賢明赴江左統籌,老夫只在督府中全力相助,一樣可以破敵。”言罷急以目示己方黨羽,卻發現那呂師孟、劉良貴、許自、韓震、潘文卿、陳伯大等一干人皆低頭不語,陳宜中卻是面色凝重,若有所思。
此時全太后忽然“哇”的一聲哭出來,邊哭邊道:“先皇在世之時,每日裡事事仰賴師相,恩賞不計其數,如今請師相上陣督師竟這麼難麼?莫非真要等虜寇兵臨城下,置吾等孤兒寡母如靖康時一般乎!若如此,哀家母子情願赴死,卻也不可受此屈辱。”說罷也不顧體面,竟衝出簾幕直到似道近前,作勢便要跪下。
似道及眾官大驚,紛紛叫道:“不可。”有的上相扶,有的也給太后跪下,一時間朝堂上鬧作一團。
那新天子趙隰原本悶得發慌,好容易瞧見有大臣吵架爭執,剛來了興致,卻忽然見到生母此舉,不禁嚇得大哭,便也下了龍椅奔過來拉母親,口中只叫著:“母后,您快起來。”
陳簡哭著上前,好說歹勸,總算將太后拉起,福王卻氣得渾身發抖,幾乎背過氣去。
秀王亦是怒極,大叫道:“賈太師,你……你竟讓太后下跪,如此荒唐,心中難道早忘君臣之禮!”
似道亦是慌亂,口不擇言,只得大聲道:“老臣死罪,死罪!”
謝太后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