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4/4 頁)
置在向前運動
時能夠用它的旋轉軸上的旋轉鏈條鞭打前面的土地。這種被人叫做“蠍子” 的掃雷裝置主要供第 7 裝甲師在南面進行佯攻時使用,但它們實際上沒有起
什麼作用。不過這是野戰條件下對掃雷裝置的一種極有價值的試驗。後來, 這種裝置在英國作了進一步的發展與改進,在諾曼底登陸戰役和以後的戰鬥
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在阿拉曼戰役中,用處較大的是發給 3 個軍的 500 個地 雷探測器,用這種探測器探測地雷比用傳統的手戳法探測地雷速度更快,因
而也更安全。在這次戰役中,為了在佈雷區開闢通路,給掃雷工兵發了長達
120 英里的標示帶和 88775 盞燈。 蒙哥馬利密切地注視著部隊的訓練情況,感到儘管訓練正在儘快地進
行著,但部隊的訓練水平,特別是裝甲部隊的訓練水平,還不足以進行乾淨 利落的突破,並在坦克大決戰中取得優勢。由於沒有達到訓練標準,分配給
各師的任務可能會以失敗告終。第 8 集團軍自組建以來,傷亡官兵約 80000 人,卻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的補充和訓練。
10 月 5 日,第 8 集團軍情報單位對隆美爾的防禦計劃提出最精確的分 析。隆美爾的防禦計劃是他在 9 月 23 日回德國休養前制定的。隆美爾用大
約 50 萬枚地雷,設定了一系列地雷帶,特別是在蒙哥馬利試圖突破的北部 和中北部防線上,設定了兩條大致平行的地雷帶,並以防禦據點形成的“分
割牆”連線南北兩面的主地雷場,其間隔為 4— 5 公里,造成一連串的空白 地區。設定空白地區的目的,是為了給突破部隊設定陷阱,因為攻擊部隊突
破第一地雷帶之後,將被迫向“分割牆”左邊或右邊運動。
第 8 集團軍的整個訓練情況和這份新情報,迫使蒙哥馬利重新考慮他 的作戰計劃。
10 月 6 日,他放棄了第一個“輕步”計劃,而提出一個基於完全不同 原則的計劃(代號仍為“輕步”)。他說:“過去一般公認的原則是,現代戰
役計劃應當首先著眼於消滅敵人的裝甲部隊,一旦這個任務完成了,敵人的 非裝甲部隊就很容易對付。
我決定把這個原則顛倒過來,先消滅敵人的非裝甲部隊。在這樣做的 時候,我暫不打他的裝甲師,留待以後再收拾它們。”他準備讓坦克屏護隊
向前推進,堵住敵地雷場通道的西部出口,而用“粉碎性”打擊法有條不紊 地消滅敵防區內的步兵。敵裝甲部隊不可能眼巴巴地看著非裝甲部隊被逐步
消滅而按兵不動。它們將進行猛烈的反突擊。這樣,便正好撞上第 8 集團軍
嚴陣以待的裝甲部隊。蒙哥馬利說:“粉碎性作戰行動是在一系列堅實的基 礎上週密地組織起來的,而且也在我軍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及早組織坦
克屏護隊顯然是這種作戰方法的關鍵。蒙哥馬利甚至在地雷場的通道清掃完 畢之前,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