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1/4 頁)
儒教幫助大鴉洲興建大鴉洲溫氏學堂,同時提供一位儒學大師(大儒)、十二位儒門學者(儒士)前往溫氏學堂負責啟蒙教育。作為交換,大鴉洲村長陳紀將會許諾盡力在大鴉洲推行儒教文化。
儒教自滿清末期開始衰落,脫離政體、自主建教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一些儒門學說的確有不合適的地方,但僅僅是啟蒙教育儒教千餘年的經驗絕對不能小覷。
一位儒學大師、十二位儒門學者,不得不說港城孔教會的出手實在是夠大方,當然這和大鴉網路公司也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不是知道大鴉網路的潛力、知道大鴉網路就是大鴉洲村村長的企業,相信孔教會會長也不會親自同溫學良見面甚至還拿出這樣大的手筆來。
孔教會會長並不貪財,他眼中只有孔教會的未來,一個貧困地方的啟蒙教育他固然看重,可最多也不過是安排兩位儒門學者出資建立一間學堂而已。
但如果這個貧困地方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村長又是特首都關注的目標人物,那麼一切自然也就不同……
同一位儒學大師、十二位儒門學者一起來的還有孔教會的御用古典建築設計大師和25萬美元。港城政府撥款300萬港元用於建設溫氏學堂,現在加上這25萬美元,建設資金已然達到500萬港元。
500萬港元說多並不多,說少也不少,照隨同前來那位古典建築設計大師的說法,如果僅僅只是一個小學堂,那麼500萬港元已經足夠,但如果陳紀想要把整個學堂融進未來的中式別墅區打造大鴉洲標誌性建築,那500萬港元肯定不夠。
第八十七章 20億造價的富豪區
既然想要配套那麼最好現在就把未來的三道坡中式別墅區設計出來,根據設計的圖紙才好為溫氏學堂做設計。
有大鴉網路在手陳紀肯定不會缺錢,現在提前把設計圖準備出來也沒有什麼關係,甚至這東西都不用花錢,孔教會的那位設計師和廖筠菊都表示會邀請自己的朋友過來幫忙,大鴉洲只需要負責他們的吃住就行。
這樣的好事陳紀自然不會拒絕,對著那位年紀已經不小的儒教古典建築設計師表示出自己的感謝,溫老七將會負責這些即將到訪的建築大師們吃穿住行問題。
儒學大師和陳紀也見過面,他看起來和那位古典建築設計師的年齡相差不多,但是兩人風格迥然不同,建築大師的臉上飽含風霜而這位則是鶴髮童顏、面容和善,講話不疾不徐只需要一遍就能夠讓人讀懂他的意思。
不單單這位儒學大師有這樣的技能,那些儒門學者們也同樣如此,談吐中都能夠讓你很容易的明白他們的意思。
這樣的老師對於學生來說重要性不言而喻,畢竟對於教育而言,一位老師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清楚、明確的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表達出來讓學生理解。
採用儒門教育還有最大的一層特點,那就是儒教的道德教育比起普通的學校強不止一倍,尊師重道、孝敬父母、幫助他人和服務於社會。
溫氏學堂雖然還只是書面上的東西,但是一些教學規劃和組織結構已經準備的差不多,溫氏學堂榮譽院長(校長)為陳紀、院長儒學大師蘇正楷、副院長溫學良、講師儒門學者宋……
什麼榮譽院長之類的並不是陳紀想要的,他不過就是一個高中生,怎麼能夠同人家儒學大師之類的相提並論?
但是溫老七他們的一再請求而蘇正楷也出言勸解,陳紀無奈之下這才答應下來,不過真答應下來才知道這個榮譽院長不是那麼好當的。
僅三天的時間孔教會來的那位設計師就拿出一份三道坡未來的規劃圖,規劃的陳紀非常非常滿意,可是……
設計圖紙上亭臺樓閣、竹林護欄描繪的讓陳紀都忍不住深陷其中,但是下面一項項的花費讓陳紀實在是忍不住抽冷氣,這特麼的是不是在開玩笑?
第三道坡正中央毫無疑問將會是溫氏學堂(孔廟),溫氏學堂佔地20000英尺(約2000平方米),正朝向溫氏學堂的則是寬5米99層的大理石漢白玉護欄臺階。
溫氏學堂左側為陳紀的三層漢唐時期風格古典建築住宅(佔地500平方米)、右側同樣是三層漢唐時期古典建築(佔地500平方米),不過這裡是大鴉洲村村公所的辦公地。
未來溫氏一族的祠堂主要是用於祭拜、悼念,村內大小事務都將會在村公所進行會議、處理。
現在的第三道坡自然沒有3000平方米,不過整理一下四周的石塊、雜草相信3000平米的問題並不大。